​周定王朱橚陵是哪位?盗的

2024-09-09 16:58 来源:网络 点击:

周定王朱橚陵是哪位?盗的

前言:自明朝中后期以来,关于明成祖朱棣是否是明太祖明太祖朱元璋嫡子的争议始终不绝。



对于这位永乐帝王,爱他的人认为《明实录》和《明史》上言之凿凿,朱棣就是老朱原配马皇后的儿子。



恨他的人则认为朱棣在靖难篡位之后为了标榜自己的正统性,大肆修改史书,明明生母身份低贱,硬是把自己塑造成马皇后嫡子。



为了坐实朱棣的庶子身份,有学者提出马皇后只生了太子、秦王和晋王三个儿子,也有学者认为马皇后一个儿子都没有生,更有学者认为马皇后根本不能生育。



但是专家们争来争去,似乎忘记了朱棣还有一个亲弟弟朱橚。



要是能查清楚朱橚是否嫡子,朱棣的生母问题不就迎刃而解了么?

高皇后生太子标、秦王樉、晋王棡、成祖、周王橚。



—《明史卷一百十六·列传第四》

辛丑年七月丁巳日注:元至正二十一年-公元1361年皇第五子生注:指朱橚,孝慈皇后出也。



—《明太祖实录卷九》

《明史》和《明实录》均认为朱橚是太祖高帝王明太祖朱元璋和孝慈高皇后马氏所生五子中,年纪最小的一个。



而纵观史载,明太祖朱元璋和马皇后对待朱橚确实也和别的皇子不同,今天笔者就来看一看这位大明亲王传奇的一生。



周王朱橚画像

太祖和马皇后的心头肉

先封吴王

朱橚,生于蒙元至正二十一年公元1361年七月九日,是太祖第五子。



在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四月的时候,明太祖朱元璋封侄孙朱守谦为靖江王,其余9个儿子则一律封为亲王。



乃以四月七日,封第二子樉为秦王,第三子棡为晋王,第四子棣为燕王,第五子橚为吴王,第六子桢为楚王,第七子槫为齐王,第八子梓为潭王,第九子杞为赵王,第十子檀为鲁王。



从孙守谦为靖江王。



皆授以册宝,设置相傅,官属及诸礼仪已有定制。



—《明太祖实录卷五十一》

老朱为儿子封的亲王封号,基本都是春秋战国时代的大国,比如秦、晋、燕、楚等等,但是里面却突兀地出现了一个"吴王",要知道明太祖朱元璋在称帝之前的封号就是吴王。



当年唐高祖李渊称帝前是唐王,你看大唐王朝还有哪个皇子封过唐王么?

明太祖朱元璋与马皇后塑像

什么,觉得朱橚封吴王也没什么特殊?行,那我们再来看看各位亲王的封国。



洪武三年的时候,明朝刚建立三年,全国尚未完全统一。



北元王保保还在北疆虎视眈眈,四川还在明夏政权的手上,云南还在元朝所封梁王的统治之下。



当时明太祖朱元璋考虑分封的时候,就是希望各位皇子长大后可以"上卫国家,下安生民",因此给予他们封国都在当时大明帝国的边境线上。



秦王封国陕西西安、晋王封国山西太原、燕王封国北平,这三位最年长的宗室亲王,如钉子一般楔在帝国最北端的防线之上。



齐王封国山东青州、鲁王封国山东兖州、赵王封国虽不详,但不外乎河南河北交界处,可谓是帝国北疆的第二道防线。



楚王封国武昌、潭王封国长沙、靖江王封国桂林,他们所直面的是四川的明夏政权和湖广、贵州一带的苗民。



如果按照洪武三年的明朝疆域,这些亲王就藩之后身上都有很大的军队压力。



那么,我们的吴王朱橚封国在哪里呢?说起来气死个人,这位吴王殿下的封国竟然是在富庶而且远离边境的浙江杭州。



《明史》上说明太祖朱元璋以"钱塘财赋地"为由没有给朱橚设置护卫,本来是错误的,我们在《明实录》上可以多处发现杭州护卫的记录。



根据《明太祖实录卷八十八》的记载,杭州护卫的成立时间是洪武七年三月。



此外明太祖朱元璋还曾经调杭州护卫指挥使赵圭出任福州卫都指挥使,又赏赐故宣宁侯曹泰之弟曹温为杭州护卫千户所镇抚。



改封周王

但是随着大明王朝立国越来越稳固,礼仪制度越来越完善,吴王这个封号、杭州这个封国在群臣眼中显得越来越刺眼。



在群臣"天子畿内不以封诸侯"的呼声之下,老朱在洪武十一年再次册封亲王之时顺便改了朱橚的封号。



甲戌朔,册封皇子椿为蜀王、柏为湘王、桂为豫王、楧为汉王、植为卫王,改封吴王橚为周王。



—《明太祖实录卷一百十七》

亲王九旒冕

蜀王朱椿封国成都,当时四川虽已平定,但云南未平,需要亲王坐镇。



湘王朱柏封国荆州,当时湖广一带洞蛮横行,屡为叛乱,同样需要亲王坐镇。



豫王朱桂后改代王,封国大同,是北部防线的主要节点。



汉王朱楧后改肃王,封国甘州,是帝国西北最边境的所在,生存环境极其恶劣。



卫王朱植后改辽王,封国广宁,是帝国东北最边境所在,生存环境同样恶劣。



周王,是春秋战国时代天下诸侯名义上的共主。



明太祖朱元璋取消了朱橚吴王的封号,但却给了个更尊贵的王号。



而这位周王殿下的封国,则从南宋的行在杭州临安,直接改成了北宋时期的首都开封汴梁。



至于周王府,则在北宋时期皇宫的旧址上兴建。



开封地处中原腹地,远离边境。



周王殿下的新封国,依然可以让他的兄弟们气个半死。



十四年就籓开封,即宋故宫地为府。



—《明史卷一百十六·列传第四》

蒙元旧俗:幼子守灶

在14世纪初,伊利汗国宰相拉施特,奉伊利汗合赞和合儿班答之命,耗费十年之久,主持编纂了一部世界通史著作:《史集》。



在这部著作中,记录了大量14世纪初以前蒙古族史的第一手材料。



由此我们可以得知,当时蒙古人对于家庭财产的分配方式是这样的:

蒙古自古的习俗,首领在期生时,遣其诸长子居于外,分予财产、牲畜属众;其作则尽属幼子。



要强调一点的是这里所谓的幼子,是指正妻所生的最小的儿子,即嫡子。



故而成吉思汗临终前基于整个蒙古帝国的考虑,特意立下遗诏,将汗位传给第三子窝阔台而非第四子幼子托雷。



这也是为什么此后托雷的儿子蒙哥将汗位从窝阔台一系夺回的时候,并没有多少蒙古贵族认为这样的做法有问题的缘故。



蒙哥死后,他的两个弟弟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为争夺汗位爆发了长达四年的战争。



阿里不哥受到了包括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的支持的根本真相,就在于他是托雷的幼子,是能够被蒙古贵族所认可的大汗。



而忽必烈深受儒家文化影响,认为自己相比阿里不哥是既嫡且长,更有继位资格。



战争虽然以阿里不哥兵败投降为结局,但是各大汗国纷纷拒绝承认忽必烈的正统地位,大蒙古帝国就此分崩离析。



忽必烈建立元朝之后鉴于血的教训,早早就立嫡长子真金为皇太子。



至元十年三月丙寅,帝御广寒殿,遣摄太尉、同知枢密院事伯颜授皇太子真金玉册、金宝。



—《元史卷八·本纪第八》

元世祖忽必烈画像

但是晚年的忽必烈对儒教的坚持比之早年大大下降,至元二十二年十二月皇太子真金去世,忽必烈在犹豫许久之后于至元三十年六月"以皇太子宝授皇孙铁穆耳,总兵北边。



"这里的铁穆耳是真金太子的第三子幼子,可见一定程度上忽必烈还是恢复了"幼子守灶"的传统。



蒙元统治中原近百年,在中原文化身上留下了自身很深的烙印。



明朝创立之时,很多规章制度都处于摸石头过河的阶段,难免继承了不少蒙元时代的风俗。



从本文主角朱橚来看,他所受到的特殊待遇,有着明显"幼子守灶"的性质。



固然明太祖朱元璋未必会有将江山传给朱橚的念头,但当作最小的嫡子,朱橚依然可以享受一定程度的特权。



朱橚为孙贵妃服斩衰三年的疑云

在专家们的眼中,有一件被他们认为朱橚是庶子的铁证。



事情发生在洪武七年,明太祖朱元璋后宫中地位仅次于马皇后的孙贵妃不幸去世,老朱下旨让吴王朱橚为孙贵妃服慈母服。



洪武七年九月庚寅,贵妃孙氏薨。



命吴王橚服慈母服,斩衰三年,以主丧事。



—《明太祖实录卷九十三》

斩衰cuī是"五服"中最重的丧服。



用最粗的生麻布制作,断处外露不缉边,丧服上衣叫"衰"。



表示毫不修饰以尽哀痛,服期三年。



一般是子为母而服。



斩衰网络配图

孙贵妃是陈州人,红巾军元帅马世熊的义女。



大约在至正二十年的时候被明太祖朱元璋纳为侧室,老朱登基后封其为贵妃,位在众妃之上。



孙贵妃无子,生太祖长女临安公主。



正因为孙贵妃是后宫既得宠又无子的第二号人物,明太祖朱元璋才会让自己最小的嫡子为她服丧三年。



此前老朱甚至要求太子朱标也服丧三年,朱标抗争说为庶母服丧三年逾制,最后太子和其他亲王为孙贵妃服丧一年。



而老朱也让儒臣写了一本《孝慈录》,规定今后庶子可以为自己生母服丧三年,其他诸子为庶母服丧一年,这可以说是孙贵妃为其他庶子争取来的权利,但和吴王朱橚是否庶子有什么关系呢?明太祖朱元璋会随便指定一位庶子去为自己深爱的女子服丧三年吗?不会的。



云南旅游代言人

首次云南之行

洪武二十二年,周王朱橚突然离开封国返回凤阳。



有传言说周王这次来凤阳,是密会他赋闲在家的老丈人宋国公冯胜。



这件事情往轻了说是擅离封国,往重了说是意图谋反。



但以笔者看来,这恐怕是明太祖朱元璋父子自编自导的一出双簧。



以周王橚擅弃其国来居凤阳,谪迁云南。



遣使敕西平侯沐英曰:周王迁镇云南,至日择第居之。



应有军民之务,尔英自理之。



—《明太祖实录卷一百九十八》

当时镇守云南的是明太祖朱元璋的义子西平侯沐英,虽然沐英在云南的工作干得非常好,但固执的明太祖朱元璋认为云南没有亲王坐镇是不可以的。



可是当时已经成年的亲王都已经出镇在外,剩下的年纪又太小,看来看去只有在河南开封府闲极无聊的周王最为合适。



有人会说你这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周王不过是犯事被贬,何至于有这样的阴谋论?问题是如果周王真是"谪迁云南",为什么要带着周王护卫官军5500余人随行呢?但是在《明史》中,我们发现周王并未真正前往云南。



二十二年,橚弃其国来凤阳。



帝怒,将徙之云南,寻止,使居京师,世子有燉理籓事。



—《明史卷一百十六·列传第四》

大理古城

而在明代的大内密档,由明太祖朱元璋亲笔撰写的《御制纪非录》中,老朱对儿子前往云南途中的表现极为不满,几乎称得上是破口大骂。



周王不闻命,擅率妃嫔人等弃其本国来居凤阳。



由是召至,谪迁云南。



并经过州郡城池广狭、山川地理险易、民情习俗皆无所知,自古至今愚蠢无有如此者。



—《御制纪非录》

由此笔者认为周王还是去了云南,并非像《明史》那样居住在南京。



在云南待了两年之后,朱橚在洪武二十四年年底复国,洪武二十五年正月来朝,老朱大骂他"自古至今愚蠢无有如此者",应该就发生在这次来朝之时。



第二次云南之行

复国之后,周王依然继续着他快乐小王子的生活。



本来他的封国虽然远离边境,但也并不是没有军队行动的需求,只是每次朱橚都派世子朱有燉去巡边而已。



于是敕今上选精卒壮马,抵大宁全宁,沿河南北觇视胡兵所在,随宜掩击。



仍敕周王橚令世子有墩率河南都司精锐,往北平塞口巡逻。



—《明太祖实录卷二百四十四》

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一代雄主明太祖朱元璋驾崩,皇太孙朱允炆继位。



由于长期受代表江南大地主利益的文官集团洗脑,朱允炆将祖父留给他的那些戍边亲王视为仇敌。



其中被认为威胁最大的,是宗室中辈分最高的燕王朱棣秦王、晋王已经在洪武年间去世。



当时建文君臣对于到底是先直捣燕王本人,还是先剪除燕王羽翼犹豫不决,最终采取了太常寺卿兼翰林学士黄子澄的建议。



今欲问罪,宜先周。



周王,燕之母弟,削周是剪燕手足也。



—《明史卷一百四十一·列传第二十九》

建文帝朱允炆剧照

当年八月,太祖去世尚不足百日,朱允炆令曹国公李景隆以备边为名,突然率军包围开封周王府。



从周王本人,到世子朱有燉,连带王府官员被全部逮捕。



建文帝随即下旨将朱橚废为庶人,迁往云南蒙化今云南大理州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南涧彝族自治县全境囚禁。



朱允炆是个非常冷酷的人,朱橚在云南受到了非人的待遇。



妻子异处,穴墙以通饮食,备极困辱。



—《明太宗实录卷一》

建文四年正月,由于在靖难战争中连战不利,朱允炆将朱橚从蒙化迁回南京,意图将其当作人质以要挟朱棣。



但是朱棣在攻破金川门之后,立刻派出精锐骑兵前去营救周王。



兄弟二人在九死一生之后仍然能活着重逢,不免嚎啕大哭一番。



上虑朝廷事急加害周、齐二王,遣骑兵千余驰往卫之。



周王初不知上所遣,仓卒惶怖。



既知乃喜曰:"我不死矣!"来见,上出迎之。



周王见上,拜且哭。



上亦哭,感动左右。



周王曰:"奸恶屠戮我兄弟,赖大兄救我。



今日相见,真再生也。



"言讫复哭,哭不止,上慰止之。



—《明太宗实录卷九下》

周王之子的云南情缘

朱棣登基之后,朱橚自然很快得到平反。



但是当年朝廷抓他,起因在于朱橚的次子汝南王朱有爋举报自己父亲谋反。



朱橚在云南吃了多年的苦,心中对这个逆子早已恨之入骨,他当即向四哥提出要将朱有爋处死。



朱棣此时尚未坐稳皇位,自然不欲因皇族之间自相残杀而授人以柄。



但是亲弟弟的情绪又不能不顾及,朱棣左思右想之下,觉得把朱有爋打发到云南大理居住,是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



永乐元年正月戊子,命汝南王有爋居云南大理。



…有爋,周王橚第二子。



建文中,尝告其父不轨。



至是弗容于父,遂有是命。



—《明太宗实录卷十六》

朱有爋在云南一待就是二十年,直到永乐二十年的时候才因为生母去世,得四伯朱棣说情才得以重返开封。



敕周王橚曰:汝南王母殁,子妇咸应守丧。



其及宫人在大理者,即令人取回。



—《明太宗实录卷二百五十四下》

大理风光

亲兄弟的感情

朱棣和朱橚由于一母同胞的关系,感情上比别的兄弟都要来得深厚。



所有在世的弟弟中,只有周王的生日,,帝王会特地派人送礼。



洪武三十五年实为建文四年七月,周王还在南京的时候,朱棣赐周王橚生日礼物:"冠一、通天犀带一。



彩币三十疋。



金香炉合各一、玉观音金铜佛各一。



钞八千锭、马四匹、羊十。



羫酒百瓶。



"第二年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周王回国之后,到了生日那月,朱棣又特地派女婿宋琥专程前往开封送礼。



此后几乎每年周王生日,朱棣都不会忘记。



周王府的禄米,也较别的王府为多。



明英宗正统八年公元1443年的时候,第三任周王朱有爝朱橚第四子上奏朝廷:

周王有爝奏:永乐中,蒙恩岁增先臣禄米至二万石。



自臣袭封,止给一万石。



—《明英宗实录卷一百九》

朱棣剧照

说明在永乐朝,朱橚的禄米高达二万石。



根据《皇明祖训》,亲王的岁禄是一万石,而有些偏远地方的亲王甚至还拿不到那么多。



比如韩王岁禄只有三千石,肃王更是只有五百石。



也只有对朱橚这个亲弟弟,朱棣才干那么大方。



当然朱棣对弟弟的感情不止是疼爱,朱橚犯错,做哥哥的一样会毫不留情地敲打。



比如朱棣听说弟弟偷偷在王府中修筑偏殿祭祀太祖帝王时,立刻对朱橚这种不当行为进行了警告。



意思就是太祖高帝王的祭祀,是应该由我这个帝王来做,你乖乖做好周国的始祖就好,千万不要动和我抢嫡子之位的念头。



赐之书曰:《礼》支子不祭,王国庙祀则肇于始封之王。



若太祖高帝王之祀,朝廷自有宗庙,王今祀于国中过矣。



孔子曰祭之以礼。



若不得为而为之,不可为孝。



王其审礼而行,毋贻物议。



—《明太宗实录卷一百九》

永乐十八年,河南中护卫军丁俺三等密奏朱棣谋反。



朱棣将朱橚召至京师之后,周王对丁俺三所说之事供认不讳。



可奥秘的是朱棣并没有像当初对待另一个弟弟谷王朱橞那样,把朱橚废为庶人,而是"上以至亲故,优容不问。



"而朱橚在回到封国之后,上奏缴纳王府三护卫。



由此笔者简直怀疑兄弟二人是不是在那里自导自演,目的就是配合朝廷的削藩举动。



《救荒本草》

结语:朱橚本来是一个伟大的医学家,他在刚就藩的时候就组织编写了《保生余录》方书两卷。



在他首次流放云南的时候,这位周王殿下又把所有的精力放在了《袖珍方》这本医学巨著的修纂之上,故而对当地的军政地理一问三不知,惹得老父亲龙颜大怒。



复国之后,周王把政事交给世子,自己专心医学方面的研究,这才是为什么世子领军巡边的真相。



这项研究工作虽因建文帝将他囚禁而中止,但朱棣将他平反之后,朱橚更是穷尽毕生精力编纂出了《救荒本草》一书。



《救荒本草》当作一种记载食用野生植物的专书,是我国本草学从药物学向应用植物学进展的一个标志。



对于这样一位与世无争的亲王,建文君臣因为朱棣的缘故对其残酷迫害,实在称得上是无耻至极。



笔者同样不相信朱橚会在永乐朝谋反,他将王府护卫上交朝廷,更像是明哲保身的妙招。



而在编造朱棣生母的那本《南京太常寺志》中,把太子、秦王、晋王的生母安排给了李淑妃,把朱棣的生母安排给了不知所云的碽妃,但是这位周王殿下,居然就被孝陵内那些装神弄鬼的太监们给生生地遗忘了。



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闰七月二十日,周王朱橚去世,享年65岁。



当朝帝王朱瞻基为叔祖辍视朝二日,赐谥曰定。



谥法大虑静民曰定、纯行不爽曰定、安民大虑曰定、安民法古曰定,无论从哪个角度,都是一个美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