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剑上天山七剑上天山的插曲

2024-09-09 14:25 来源:网络 点击:

七剑上天山七剑上天山的插曲

七剑下天山的作品鉴赏

梁羽生之别赋:《七剑下天山》(作者:花无语)年前去探望亲戚,亲戚家的小朋友拿着一把塑料宝剑玩耍,口中还念念有词:游龙一出,万剑臣服。

一边的我不禁哑然失笑。

虽然没有机会见到小说《七剑》风靡的情景,看到小朋友的游龙剑舞也算是一个补偿吧。

你可以认为梁羽生不太擅长讲故事,也可以觉得他的很多小说很枯燥,但应该承认梁氏经常会有一些很不错的书名。

比如《七剑》,据传徐克当初也是看到书名而对该书感兴趣的。

《七剑》篇幅不算很长,却是为群侠作传。

梁氏群传小说不少,比较出名的自然是《七剑》和《江湖三女侠》。

相比之下《七剑》的容量更大,名为《七剑下天山》,其实倒更像是七剑上天山,讲述的是七剑成长的心路历程,天山意味着他们成熟的一个标志。

梁氏武侠作品佼佼者当属《白发》,《萍踪》,《云海》,《七剑》。

梁氏对武侠创作的看法是:文学作品能够感动读者,主要的因素是人物性格塑造的生动和内心情感刻画的深入,我个人写小说并不很注重故事的情节,但有时为了迎合读者的口味,也不得不兼重情节的发展,唯在叙述时尽可能避免情理不通之处。

使故事合理化而不流于神怪奇诡。

其他三部偏重于个人心灵的刻画,《七剑》更注重讲述世间儿女的悲欢离合。

提到《七剑》当然和《牛虻》脱离不开关系。

作为《七剑》第一主人公的凌未风也是公认的武侠版牛虻。

凌未风对牛虻借鉴到甚至是抄袭,耳熟能详的一个耳光引起的生离死别的故事,诸多的细节梁氏也是照搬,比如刘郁芳小名也类似于琼玛的琼,刘郁芳像琼玛一样带着穆郎的画像,像琼玛一样推算凌未风在天山的时间。

凌未风外形上是如此类似牛虻,但凌未风只是披着牛虻的外衣而已。

刘小枫的《沉重的肉身》中认为《牛虻》讲的是伦理而不是革命。

而刘小枫对神学的一向狂热使得他的解读,和以前的革命论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只不过把革命换成了上帝。

《牛虻》不单是革命的故事,当然也不只是伦理,讲述的是很复杂特殊乃至极端的情感。

所以凌未风只可能模仿牛虻的故事外形,幸好梁氏也很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

亚瑟与牛虻是牛虻灵魂的两个极端,而牛虻的肉体承载着两个灵魂极端的残酷冲突。

伏尼契的笔法充满了宗教温情与古典柔美,十六世纪肖像画中的意大利少年,没有利爪的驯服豹子比喻出了亚瑟的天使气质,套用流行语就是典型的花样男人。

伏尼契的笔法又是极端的残忍冷酷,她可以把唯美的人间天使亚瑟蹂躏成为畸形的地狱怪物牛虻。

抛却宗教信仰等众多的复杂原因,牛虻之所以不肯回到亚瑟,恢复与琼玛的爱情,不是他不肯而是他不敢。

当牛虻与琼玛看到路边的小丑时,牛虻再也无法承受与他畸形肉体灵魂合为一体的恐惧痛苦。

当牛虻与琼玛讲述他在南美的地狱人生时,琼玛宁肯天使的亚瑟死于大海之中,而不愿他是眼前被天下最肮脏耻辱的地狱蹂躏成伤痕累累的牛虻。

旁人尚且如此,更何况是牛虻本身,他永远不肯也不敢回溯到天使的亚瑟,因为他已经是坠落地狱的天使,永远不肯不愿回首坠落的极端残酷。

伏尼契的极端温情与残忍是梁氏不可能具有的,当然梁氏也不可能有伏尼契把天使蹂躏成为怪物又疯狂热爱的极端情感。

所以凌未风套用了牛虻的故事,却没有牛虻的巨大精神痛苦,他与刘郁芳的故事其实是有别于后者的。

情人误会了他,他是经历了痛苦的折磨,历经劫难再相逢,相爱的双方都是伤痕累累,却不能一笑泯恩仇,徒然继续着各自的痛苦。

梁氏给出了两个理由,也是凌未风性格与灵魂的写照。

《在草原上谁是最倔强的人》的草原牧歌应该是梁氏赋予凌未风的倔强灵魂。

深爱着人伤害了他的尊严,他在爱情与倔强中徘徊,在爱情的执着中依然保持着灵魂的倔强与人格的***。

人格的***与爱情的献身就构成了永恒的冲突,冲突的顶峰则最终造成了人格与爱情对立融合的悲剧美。

《七剑》最为梁氏真正的武侠开端,这首草原牧歌则为梁氏以后的爱情悲剧,定下了始终贯穿的基调。

梁氏高明之处也在于此,不一味地美化爱情,把爱情说成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而把人格与爱情对立融合的冲突寓于其中。

《白发》可以说是这种思路的经典之作。

但在凌未风身上又有不妥,首先误会凌未风并不是刘郁芳的错,凌未风可以被人欺骗而泄密,刘郁芳也可以误会凌未风。

其次《七剑》的革命色彩很重,作为大无畏的革命者如此计较未免有失风范。

最重要的是凌未风并不真正是如练霓裳那样倔强骄傲的人,否则的话也不会说什么临死之前再说出真相云云的了。

梁氏赋予凌未风的第二个理由才真正是凌未风性格所在。

在平西王府的地牢里,刘郁芳向凌未风述说自己的痛苦,凌未风借孩时旧事来解释。

我的母亲很爱我,但有时她也很严厉。

有一次有个大孩子欺侮我,我把他打了一顿。

我的母亲责备我,我觉得很委屈,我突然偷偷地离开了家,躺在附近的山顶,在那里想:母亲一定以为我死了,这时候她一定在哭泣了。

这样地想着想着,孩子的心好像是既感到快意,又感到凄凉大概是做过青少年男女心理咨询的电台主持人的缘故,梁氏对心理学颇有心得。

梁氏这段话说的很精准,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验证。

凌未风的倔强其实是孩子的倔强,那种快意与凄凉是对关爱的渴望。

当年还是个大孩子的凌未风身遭误会,怀抱杨云骢的遗孤不远万里上天山,十年间与晦明易兰珠一老一小相依为命。

岁月成就了天山神芒的威名,却弥补不了凌未风关爱的缺失。

也许刘郁芳对于凌未风并不仅是爱人,还是心理上的长姐慈母,如同冒浣莲之于桂仲明。

凌未风在书中除了晦明禅师与白发魔女之外,可算得上武林第一人。

几乎无所不能的凌未风有的还是颗孩子的心。

弹指十八年,当年的穆郎成长为名震西北的天山神芒,那时的琼姐也当上了天地会的总舵主,不过依然云英未嫁。

少年稚气的倔强隐藏在人到中年的沧桑中,在爱与被爱的快意和凄凉中挣扎。

回疆冰河大战中,刘郁芳被大内卫士困在悬崖边上,凌未风则被楚昭南等人围攻,乱战之中两人已然相望却又咫尺天涯。

刘郁芳大声叫道:凌未风!咱们到底见着了!似乎忘记了眼前生死大战的险境,或许是预感到两人爱情迷局破解的到来。

刘郁芳跌下悬崖,人在半空犹自厉声尖叫:凌未风,你现在还不说实话吗?惟有凌未风在悬崖上狂叫着刘郁芳无法听到的答案。

无限的悲伤痛苦绝望中迸发出超越生死的力量与美丽,梁氏的这种独门绝技旁人是很难企及,即使是金庸与古龙。

梁氏虽然没有模仿进行到底,最后改用《双城记》,韩志邦代凌未风而死,但凌刘终究没有终成眷属。

相忘江湖的革命道德升华论恐怕只是掩饰,很难令读者信服。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

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潮水有信,尘世苍茫,自古皆然。

钱塘江头上几度斜晖的不单是苏东坡,也不会只多添上凌未风与刘郁芳。

聚散离合之中,悲欢交织着希望与执着。

《七剑》中凌未风是第一主角,由于梁氏将牛虻的爱情与亲情分别移植到了凌未风与易兰珠身上。

易兰珠应该是第二主角,但梁氏对易兰珠的刻画是比较失败的。

凌未风虽然形式模仿了牛虻,却有梁氏自己的东西,而易兰珠的模仿太过露骨了。

易兰珠冒充老妇人行刺多铎得手时。

面对纳兰明慧束手就擒,照搬了牛虻面对蒙泰里尼时被捕以及牛虻扮作老人见蒙泰里尼的情节,甚至连说的话都一样。

比如易兰珠低声惨笑道:尊贵的王妃,我,我冒犯你啦!,只是把主教大人换成了王妃。

而且易兰珠在牢狱里与纳兰明慧相见,基本是照抄牛虻。

牛虻与蒙泰里尼有着爱恨难辨的复杂感情,既有亲情也有宗教,并且书中在前面做了充足的铺垫。

照搬到易兰珠身上就显得不伦不类。

而且易兰珠心头上压着杨云聪的血书,几乎成了复仇工具。

杨云骢在《七剑》中的形象是很失败的,对比多铎,实在让人难以理解为何纳兰明慧会对杨念念不忘。

多铎的英雄气概,多铎对妻子的深情大度完全把杨比下去了。

易兰珠的爱情也有些拉郎配,张华昭除了有个有名气的老爹之外,基本上没有什么闪光点,武功稀松,又无谋略。

和易兰珠打个照面,两人就速配上了。

可笑的是梁氏让冒浣莲成为纳兰容若的知己也就罢了,张华昭也成了纳兰的知音。

还弄出个什么三公主对张一见钟情。

张华昭为了救易兰珠,托冒浣莲带张纸条请求三公主帮助救易兰珠,冒浣莲一通革命大道理,傻兮兮的三公主偷出朱果金符,却送了卿卿性命。

书中张华昭丝毫未提及三公主的死。

易兰珠的命珍贵,三公主的命就一文不值了。

梁氏的这种双重标准令人很反感。

冒浣莲是个很出色的人物,梁氏自个的版权,没有借鉴别人的东西。

除了偶尔会讲一些革命大道理之外,冒浣莲机智聪明,并有着古典女子的善解人意,温柔多情。

书中开头鲁王旧部刺杀多铎时,冒浣莲和傅青主上五台山是来寻找冒的生母董小婉的。

冒浣莲开始一直有着沉郁忧伤,自幼失去父母,跟随年长的世伯傅青主长大,心中自然会有身世之悲。

如同程英,虽然跟随东邪这位大宗师长大成人,温文娴静中有着刻骨得忧伤。

这也是冒浣莲会喜欢上桂仲明的原因,看到那个身世茫然的黄衫儿,触中冒浣莲心灵最深处的忧伤与爱怜,所以才会情不自禁地去关心桂仲明,身世孤苦的同命鸟自然流露的同病相怜。

而桂仲明在失忆迷茫无知中也会自然而然亲近冒浣莲。

除了冒的温柔善良,更多的是相同的身世忧伤使得双方在心灵上找到真正的安慰,以及对生命欠缺的弥补。

如同梁氏自己所说,他还是非常注重人物性格与内心的刻画,书中冒浣莲帮助桂仲明治疗失忆症就运用了心理学的相关知识。

而冒浣莲以爱怜的耐心帮助桂仲明找回记忆的过程非常的真实细腻,不知道是否梁氏做主持的时候遇到过这样的事例。

冒浣莲帮助桂仲明找回了自己,也帮助自己找回生命的缺憾。

所以尽管旁人看来桂仲明只是不解风情的傻小子,但冒浣莲与桂仲明在相互的牵手中拥有整个世界。

冒浣莲与纳兰是高山流水的知音,一生一世都会相互怀念祝福,但却与爱情无关。

世上能把爱人与知音分得清的智慧女子很少,我看过的武侠中也许只有冒浣莲与燕七拥有这份智慧,相对来说冒的难度更大一些,毕竟她的知音是风华绝代的大众情人纳兰,可贵的是冒浣莲与纳兰是知音而非情人并非是革命道德的要求。

其实桂仲明开始还是很不错的,武功奇高的黄衫儿,俨然演义评书中万人敌的英雄少年,甫一出场就几乎可以与凌未风一决高下。

书中在武林豪杰与官府的对抗中,冲锋在前当者辟易必有桂仲明,对比那个一出场必被捉的张华昭,还是相当光彩照人的。

只是后来随着纳兰的出场,桂仲明就成了只是武功高强的傻小子了。

提到《七剑》必然要说纳兰容若了,梁氏自认为是纳兰的粉丝,在书中不惜笔墨再现偶像的光辉形象。

对于很多读者来说《七剑》是因纳兰而出名的。

但是《七剑》的革命气息比较重,书中的纳兰因此也有些变了味。

比如纳兰出场时,向纳兰明慧弹唱自己的新词,而这首新词虽然有名,却是相当凄苦的悼亡词。

即使纳兰找姑姑述说心曲,也不会像是现今写手发表作品那样兴冲冲。

书中还交待纳兰当时已经丧偶,此时的纳兰应该已经沉醉在悼亡的精神世界中,书中的纳兰更像是天性真淳的书生。

书中冒浣莲还向纳兰灌输革命理论,纳兰俨然成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同情者。

包括纳兰与冒浣莲相交,冒虽然聪明伶俐,充其量也只是个文学青年,与纳兰这位大师级词人切磋交流成为知音,还是有些令人不可思议的。

后来的纳兰要好一些,藏边的帐幕之中纳兰与冒浣莲秉烛夜谈,相对如梦寐,冒浣莲以词相赠,婉拒了纳兰的一番情意,烛影摇红之中纳兰握住冒浣莲的双手说道:天快亮了,我送你出去。

此情此景直待成追忆了。

冒桂新婚之夜,冒浣莲还是不禁思念起远在京华的纳兰,冒自叹人生没有十全十美,或许内心深处隐隐觉得错过了纳兰。

京华倦客,对月怀远的纳兰则是兴起词人的离思。

总觉得《七剑》中的纳兰更像是结婚前的纳兰,没有对荣华的彻底厌倦,没有悼亡的刻骨沉痛,有着清纯少年的善良忧伤,以及离别的相思。

《七剑》中人世间悲欢离合,生离死别随处可见。

桂仲明的父母义父恩怨情仇也是如此。

桂天澜,石天成,石大娘师兄妹三人的故事在武侠已经是很常见了。

师兄弟同时爱上了唯一的师妹,师妹选择了一个,另一个只有默默地承受并且衷心地祝福师弟师妹。

遭逢兵荒马乱的年代,石天成与妻儿失散,桂天澜带着师妹母子三人辗转于战火中。

石大娘在日夜的思念中没能等来丈夫,乱世之中与师兄桂天澜相依为命,石大娘再婚之夜却等来日夜期盼的丈夫。

脾气暴躁的石天成与师兄妻子反目成仇,一心要报多妻之恨。

石天成向师兄寻仇,却被自己的儿子用暗器打落悬崖,得知真相的桂仲明痛苦不已离家出走,以至失忆。

最终石天成重伤了师兄,导致师兄死于敌人之手。

冒浣莲与桂仲明重回剑阁,十几年间历经战乱仇恨,离别失散的一家人终于团圆,石屋内的人述说各自离别之痛,石屋外的凌未风想屋中人悲惨的遭遇,又联想到自己的身世,不禁悲从中来,无可断绝。

以及还有一生承载苦痛的桂天澜,少年情场失意,中年与师妹作了挂名夫妻,又遭师弟误会仇恨,老年抗清兵败,背负着李定国的遗愿,在剑阁的茅屋中沉默地注视眼前的大山,内心深处是无尽的痛苦还是饱经痛苦的漠然。

后来冒浣莲与桂仲明遵照石天成的遗愿,将他们一个儿子继承了桂天澜的香火,那就是异国娶得公主的桂华生,才有后来的冰川天女。

这些算是梁氏对桂天澜的补偿吧。

当梁氏后来修改《七剑》,写到张华昭遵照卓一航的遗愿,将两朵忧昙送到白发魔女面前,不知道作者又是怎样的心情。

梁氏最负盛名的爱情传奇,终于在苦苦等待六十年的忧昙华开中缓缓落幕。

百岁高龄的练霓裳面对眼前代表海枯石烂的忧昙花,想起与卓一航几十年的难辨爱恨,所有的情感都凝注到天山无边的云海之中。

无惊无惧,无喜无悲,无生无死。

在无限的感慨中只有感动。

别有深意的是在练霓裳与卓一航几十年的爱情传奇中还一直有一位看客,那就是岳鸣珂,后来的晦明禅师。

练霓裳因卓一航一夜白头,卓一航为练霓裳寻找忧昙花苦候至死。

在这场荡气回肠的爱情之外一直静静伫立着晦明这位看客。

他们少年时的爱恨悲欢,姑且不提。

想象一下练卓二人天山南北高峰星夜回首,守候忧昙花开。

中间的晦明袖手天山云海之中,见证两位朋友在年华老去坚守着执着与痛苦,太上忘情长叹一声道出:情孽二字。

心如止水的晦明旁观练卓爱与痛时,心中是否也会泛起涟漪?当年的岳鸣珂,仗剑熊廷弼幕下,与铁珊瑚许下白首约。

故主熊廷弼惨遭阉党陷害,传首九边;情人铁珊瑚身遭不幸,死在岳鸣珂的怀中。

从此有了天山独居的晦明禅师,闲看天山的日落月出,见证旁人的悲欢离合。

凭栏一片风云气,来做神州袖手人。

,天山派开山祖师晦明禅师的太上忘情也许有太多的无奈。

练霓裳卓一航苦候忧昙花开,生离毕竟还有希望;晦明禅师则是人鬼殊途的死别,所有的悲喜苦乐都已随风而逝,只余下见证一场传奇爱情的平静。

数十载的天山传奇中,练霓裳卓一航演绎尽了世间爱情的凄艳华美,晦明禅师一旁独自静静见证。

天山七剑之中多数都是带着忧伤,武琼瑶算是个例外,与七剑中其他人黯尽生离死别相比,武琼瑶的生命与忧伤绝缘。

作为白发魔女的关门弟子,武琼瑶的爽朗阳光为师门的忧伤增光不少。

阳光的武琼瑶加上白发魔女剑走偏峰的狠辣剑法,成为七剑中一道明快俊爽的风景线。

冰河之战中,刘郁芳被打落悬崖,武琼瑶当机立断跳下悬崖救出刘郁芳,白发魔女的关门弟子确实不同凡响。

面对含蓄内敛的李思永,武琼瑶大胆直白,心上人手到擒来。

本以为,武琼瑶将会为充满忧伤的天山派带来更多的阳光欢乐,虽知后来李思永战死,武琼瑶带着一双儿女隐居天山。

江郎一篇《别赋》,道尽世间离别的黯然销魂,《七剑》也充满了悲欢离合的喜悦忧伤。

诚然《七剑》之中并无如厉胜男,练霓裳,张丹枫这样出彩并且梁羽生喜爱的人物,但注入了梁羽生回首人生感叹境迁的喜悦忧伤。

黯然销魂唯别而已,真正离别的滋味也只有经历离别的人才能体味。

如凌未风刘郁芳回疆江南的思念,纳兰冒浣莲天各一方的祝福,桂天澜石天成一家的乱世离歌,还有练霓裳卓一航天上南北的相望,天山云海边晦明禅师的平静凝眸。

晏几道的《小山词自序》写道:考其篇中所记悲欢合离之事,如幻如电、如昨梦前尘,但能掩卷忤然,感光阴之易迁,叹境缘之无实也!多情人痴情人如小山纳兰,像我辈凡夫俗子多半是姜夔的那句人间别久不成悲。

,在微漠的希望中天涯海角相互思念,期待有生之年的相逢。

七剑上天山的插曲

《七剑上天山》插曲爱是从来没法说明白从你出现的那一刻到现在我的一颗心早燃起爱焰决定和你一辈子永不分开思念总令人辗转反侧就连呼吸都是多余也许爱就是如此神奇发誓要给你一个传奇从牵起你的手那一刻起就决定不会让你再爱委屈就算前路会有风雨翻飞愿用我一双温暖的手拥抱你从与你相爱的那一刻起拥有你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丽就算世界星空每天改变但爱你的心却丝毫不减半看着我的眼睛有水晶般的心灵为你谱写幸福的乐曲那是我们相爱的共鸣

七剑下天山是哪七剑

七剑下天山七剑是:龙剑、莫问剑、青干剑、竞星剑、日月剑、天瀑剑、舍神剑。

纳兰明慧与多铎江南杭州大婚前夕,杨云骢潜入将军府,期望明慧和他出走,但明慧不能负累家族,杨一气之下由她手中抢走女儿,在钱塘江畔遭遇仇家纽枯鲁。

杨云骢一是心中郁结,二是顾虑自己的女儿易兰珠,出手不能施展全力,与纽枯鲁同归于尽。

奄奄一息之时,正遇见被天地会(铁枪会)女舵主刘郁芳误会叛敌,含冤莫白,正要投江自尽的少年(梁穆郎)。

少年看到云骢的痛苦后打消了自杀的念头,杨临终时将女儿托付给穆郎带上天山学艺。

这是楔子。

十六年后,天山神芒凌未风(即穆郎)得晦明禅师真传,名震江湖。

相关信息《七剑》篇幅不算很长,却是为群侠作传。

梁氏群传小说不少,比较出名的自然是《七剑》和《江湖三女侠》。

相比之下《七剑》的容量更大,名为《七剑下天山》,其实倒更像是七剑上天山,讲述的是七剑成长的心路历程,天山意味着他们成熟的一个标志。

梁氏武侠作品佼佼者当属《白发》,《萍踪》,《云海》,《七剑》。

梁氏对武侠创作的看法是:文学作品能够感动读者,主要的因素是人物性格塑造的生动和内心情感刻画的深入,我个人写小说并不很注重故事的情节,但有时为了迎合读者的口味。

也不得不兼重情节的发展,唯在叙述时尽可能避免情理不通之处。

使故事合理化而不流于神怪奇诡。

其他三部偏重于个人心灵的刻画,《七剑》更注重讲述世间儿女的悲欢离合。

《七剑下天山》

《七剑下天山》是梁羽生早期作品,早期作品的特点是以群侠做为主要人物的,男主女主并不非常明确,如果说《七剑下天山》的男主是凌未风的话,那么女主是刘郁芳?可很显然刘郁芳在作品中出场次数远没有易兰珠和冒婉莲来的多,因此只能说主要人物有凌未风、易兰珠、冒浣莲、桂仲明等人。

金庸先生的武侠开山之作《书剑恩仇录》倒是和《七剑下天山》挺像的,以红花会诸英雄做为主要人物,可能这就是传统武侠到现代武侠转型期间作品的特点吧,毕竟像《水浒传》、《七侠五义》等作品,群雄做主要人物的现象太明显了。

在各主要人物中必有一个人物是灵魂,连接着其他人,《水浒传》中是宋江,《七侠五义》是包拯,《书剑恩仇录》是陈家洛,《七剑下天山》则是凌未风。

这些灵魂人物的特点是要么地位很高,要么武功很高,而地位比武功更加来的重要,宋江几乎是108将里面武力值最低的,包拯也只是个文人,但丝毫不影响他们的活跃。

凌未风属于武功很高,地位较高的人物,武功方面,除了岳鸣珂、练霓裳之外,《七剑下天山》中就找不到单打比凌未风的人物了,尽管比起楚昭南、齐真君等人来武功只是略高。

地位只能说较高,是天山派晦明禅师的关门弟子,是天山各部族的好朋友,说起来反面人物楚昭南还是他的师兄,做为抗清人物也远没有李思永有地位,更没有出生背景,比起易兰珠、冒浣莲、张华昭来远远不如,甚至比桂仲明、韩志邦、武琼瑶来也比不上。

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凭着自己的努力,受众人尊重,江湖人一听天山神芒就会脸色一变。

也是由于凌未风的各种善举,故事的最后高潮变成了众人营救他,情敌韩志邦甚至甘愿为他替死。

梁老为了不让读者对凌未风失望,甚至连他的被抓也充满了戏剧性,不是因为打敌人不过而被抓,而是在即将胜利的时候几十年不发作的毛病突然发作了,丝毫不折大侠风采。

而为了不让凌未风被抓后死掉,就只被楚昭南废了一只手。

结局也是莫名其妙,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不知道这句话是不是梁老首创,要是首创,我一定赞一个。

长的难看倒也可以赞一个,反正我不喜欢武侠小说中的俊男美女,我就喜欢描写的丑的,反正看不到。

论作品的连贯性及剧情的发展,易兰珠应当是第一女主,塞外奇侠杨云聪与清势力下纳兰明慧之女,前一辈感情纠纷的多铎、飞红巾都与此女有密切联系,更由凌未风养大,身兼岳鸣珂和练霓裳两派的武功。

可比起凭空杀出的冒浣莲来,我总觉得冒浣莲的势头远在易兰珠之上。

一开始就出场的冒浣莲,虽然武功排七剑最末,可自从桂仲明出现后,渐渐成了绝顶聪明的人物,有人拿这一对比郭靖和黄蓉,郭靖黄蓉可是《射雕英雄传》中的绝对男女主角啊,黄蓉虽然武功相对较弱,但聪明绝顶。

冒浣莲呢?让人印象深刻的除了她的聪慧之外,还有她与纳兰容若的交情,本来是挺好的友情,可最后结婚时作者还是点出了冒浣莲的遗憾,人生哪有十全十美,仲明纯真戆直,得婿如此,夫复何求!,可能确有这样的遗憾,但是点出来仍然让人觉得那么一丝凉飕飕,原来只是相遇太晚。

桂仲明纯真憨直、武功奇高,自然是让人喜欢的人物。

张华昭倒没有太大的特点,后期成为卓一航的遗书传人也是凌未风刻意安排,就显得不那么出彩了。

武琼瑶是天山派的新生力量,也是后期的一大亮点,只是出场实在太晚,能够表现的机会太少了。

韩志邦的故事是另一条线,尽管戏份不多,却成为后期至关重要的力量,被安排替死,又实在有点凄惨。

刘郁芳本该安排成女主的,那钱塘江边出现的少女,有凌未风、韩志邦两位大咖喜欢,可实在是戏份太少,成了龙套,还能说什么呢?纳兰容若是与天山派这些人截然不同的人物,一则是历史真实人物,二则是两派势力的调和者,在作品中地位斐然,倒也是一个让人难以忘怀的人。

说到反派,自然非楚昭南莫属,岳鸣珂知道楚昭南变坏,杨云聪也死掉了,可下一辈的事本不该由上一辈人去插手解决,于是收了个关门弟子凌未风去收拾楚昭南。

楚昭南明明有本事,不仅武功好,还能排兵布阵,却屡屡失败,朝廷倒也没瞎来,不仅没有因为多次事败而杀他,也没有降他的职,而是多次重用,让人感觉整部《七剑下天山》的坏事都让楚昭南一个人做了。

天下还是好人多坏人少,于是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就西毒是坏的,就连写尽天下坏人的《连城诀》里面的南四奇落花流水也只有花铁干是个孬种,古龙先生《绝代双骄》中有十大恶人,除了白开心之外其余人都挺可爱的。

写坏人金大师真的是一把好手,梁老就差上很大一截了,楚昭南虽然是经典的坏人形象,可实在有点若,可以与他对抗的人实在太多了,于是只好靠卑鄙下流的手段,甚至靠对方饶命才能继续剧情,到了最后,死的也实在太草率了。

说起来金庸的《书剑恩仇录》里面的张召重倒和楚昭南挺像的,都是名门子弟武功高强,都不是大弟子但都迫害自己的师兄弟,然后都成了朝廷鹰犬,连名字都有个zhao字。

只不过张召重相对更加厉害一些,能与之对抗的人少一些,楚昭南就惨得多了,除了最后一次因为运气把凌未风抓了回去之外几乎就没成过什么事。

与其说《七剑下天山》,不如说《七剑上天山》来的更加贴切,等七剑都上了天山之后,故事也基本就结束了,七剑虽以天山为家,却并非不闻世事,而是常下天山的,他们的传奇故事,给编成了诗歌,在草原上到处歌唱。

收尾着实收的不错,只是就这样结束了,难免有点不过瘾啊,且看下一部《江湖三女侠》。

梁羽生的武侠小说,称得上经典,你知道他有哪些代表作吗

《白发魔女传》叙述的是明万历四十三年凉秋,云贵总督卓仲廉卸任归故乡陕北,途经川陕边境时被劫富济贫的绿林女大盗玉罗刹练霓裳劫去大部分财产。

随行护送的武当弟子耿绍南,因傲慢不逊被削去左手二指,以示惩戒,练霓裳自此与武当派结怨。

百姓反抗政府,下属背叛上级,奸佞出卖国家,反抗与自由的精神交织在一起,就是那个时代的精神。

历史背景选在了满清即将入关之际,也就是大明王朝即将覆灭之时。

那是一个充满反抗与背叛的年代,与小说的内容恰到好处的吻合在了一起。

百姓反抗政府,下属背叛上级,奸佞出卖国家……而小说的主人公们岂非也在不间歇的反抗着各种压力?反抗与自由的精神交织在一起,就是那个时代的精神。

《七剑下天山》主要讲述了清朝初年,以凌未风为首的天山七剑和反清志士一起为推翻清廷暴政而多方奔走的故事。

《七剑》篇幅不算很长,却是为群侠作传。

梁氏群传小说不少,比较出名的自然是《七剑》和《江湖三女侠》。

相比之下《七剑》的容量更大,名为《七剑下天山》,其实倒更像是七剑上天山,讲述的是七剑成长的心路历程,天山意味着他们成熟的一个标志。

《萍踪侠影录》这是梁羽生武侠小说的扛鼎之作,亦是梁羽生本人最满意的作品。

小说以明代土木堡之变为背景,通过朱明王朝与张士诚后代的矛盾、朝中奸宦与忠臣义士的斗争以及中原与蒙古之间的民族冲突,表现出爱国保民的主题。

小说精心塑造了一个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不计世仇,甘愿抛弃荣华富贵、奔波于塞北中原之间,屡建奇功的大侠张丹枫的生动形象。

其间穿插了张丹枫与仇家后代女侠云蕾的爱情波折,有机地与家国命运交织在一起,深沉蕴藉,凄怨动人,表达出作者盈盈一笑,尽把恩仇了的创作思想,交织成一个豪侠浪漫美好绝伦的传奇。

《风雷震九州》小说讲述了以泰山之巅一场侠士反抗清朝的恶战为序幕,掀起了又一幕轰轰烈烈的抗清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