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堵车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024-06-07 20:17 来源:网络 点击:

北京堵车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北京路网密度低到了惊人的地步,低至5公里/平方公里,在国内垫底,和东京、香港的25公里/平方公里差距巨大。北京80%的车仅在城市道路6%的主干道和环路上行驶。支路毛细血管不畅通。动辄1公里×1公里的各种机关大院、小区、建筑组团搞围合,把这些公共支路据为“私有”。这是北京路宽但仍然堵车的根本原因。各种单位、楼挨着楼,学校挨着小区、简易楼挨着商场、医院挨着垃圾处理站…等等,它们之间本应存在的道路往往变成了某个单位的自行车棚、小花园、停车场、杂物场等等。连续建筑界面非常长,路口特别远和少,让我们的北京城看起来很不“通透”。走在北京大马路上人感觉非常疲累。如果这些建筑之间能清理出道路,不用太宽,单行道或者2车道都可以,马上能缓解主路拥堵。

如下图,本应存在的公共马路被一些企事业单位和社区装上大铁门,变成内部通道。

北京堵车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各种单位挤在一起,本来存在的马路变成了某某单位所有,将近一公里才1个路口(一些街区制城市如香港一百米就有一个路口)

北京堵车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北京以宽阔的大路居多,胡同通常是走不通的。而以发达的街道文化著称的上海,弄堂和小路四通八达,便利店可以深入到城市的每一条“毛细血管”。北京的城市道路规划的衔接度没有上海那么高,对行人极度不友好。也就是说“马路”多,“街道”少。北京过马路很不方便,路面宽阔需要顶着太阳一路小跑。路边小店很少,不适宜步行。大家只能选择买车。所以造成恶性循环。

城市要有烟火气、有商业氛围,道路要窄一些,路口要多,至少250米应该有一个路口,正常情况150米一个路口,繁华区域50-100米一个路口。

北京堵车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如图,香港主城区的路网密度,很少见封闭大院,一个区块仅有100m×100m大小,行人步行体验舒适,不需要开车上街。虽然香港人口密度高于北京,但是路网密度极高,车辆分流到无数小街道上,基本不太可能堵车。类似街区制城市还有东京、首尔主城区,也是人口多车辆多,但是几乎很少堵车)。

北美城市vs北京路网密度:

北京堵车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北京规划之滞后性有时让人不敢相信这是首都水平。比如偌大一个300万人口的朝阳区,东西向的通路就只有姚家园路和朝阳北路这两条路,南北方最远处达到一公里,居然没有一个东西向的路口,导致朝阳居民每天堵在姚家园路和朝阳北路这两条路上。住在朝阳的居民每天早上如果开车前往中心城区,堵在路上的时间超过一个半小时。日复一日,十年过去了,还是这样。这种路网密度,可以说是城市时间和效率的杀手。

北京堵车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其实要解决这些问题,不一定非要打开小区、开放大院(阻力太大)。现阶段先争取打开一些建筑之间的阻塞通路,将一些特别庞大的小区或大院(边长超过800米)拆成两部分,从中间开辟公共道路,马上就能改善交通。可惜城市规划者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只是一味的拓宽马路,继续搞越来越大的封闭小区。

下图是美国、日本的城市路网密度:

北京堵车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北京堵车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北京堵车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北京堵车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其实“窄马路、密路网、路口多”这种在风水上叫做“雍聚”,是上上之选,有利于聚财、聚气、增加流动性、繁荣商业、降低拥堵。那种“宽马路、大广场、路口少”叫做“风煞死局”,会造成西北风煞冲散街区的热气,导致地气不旺、商业冷落萧条。城市变成睡城、死城,民众精气散迭,日渐贫穷衰落。

道家有一种说法,房子小,睡觉时有如一个人返回母胎的情况,四面被紧迫包围,心理上反而有安全感,睡觉会更安宁。街区设计也是同理。商铺如果周围都是空荡荡的大马路,逛街极不方便,这街区的商业就不可能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