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中神秘的九尾狐

2024-12-02 04:52 来源:网络 点击:

《山海经》中神秘的九尾狐

喜欢动漫的朋友应该对日本动漫如数家珍,其中《火影忍者》2010年5月在日本国内发行量突破一亿,截至2014年,《火影忍者》漫画已在全世界累计发行超过2亿部。漩涡鸣人(うずまきナルト,Uzumaki Naruto)是《火影忍者》的主角。火之国木叶隐村的忍者,四代目火影波风水门和二代九尾人柱力漩涡玖辛奈之子,六道仙人次子阿修罗转世。这里提到鸣人父亲牺牲生命将九尾封印在当时还是婴儿的鸣人身上。后来随着鸣人的长大,九尾狐的力量的恐怖大家也是有目共睹。

国外动漫里的中国元素 (九尾狐)

看过动漫的同学不难看出,日本动漫借鉴了很多的中国元素:一尾守鹤、二尾又旅、四尾孙悟空、五尾穆王、六尾犀犬、七尾重明、九尾九喇嘛、蠪蛭等等,其中的九尾九喇嘛就是来源于中国《山海经》中的九尾狐。《山海经》云:“青丘之山,有怪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传说世平则出为瑞也。在汉代象征着祥瑞,《孝经》援神契说:“得致鸟兽,则狐九尾”。这些说法大致上是说,只要君主治理天下治理的好,人民生活好,那九尾狐就会出现而报祥瑞。到唐代逐渐妖魔化了。所以九喇嘛在《火影》中也是亦正亦邪的存在。

九尾狐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生物,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编纂的《山海经》,而后传至日本、朝鲜等东亚国家。《山海经》云:“青丘之山,有怪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山海经·海外东经》:青丘国在其北,其狐四足九尾。一曰在朝阳北;《山海经·大荒东经》:有青丘之国,有狐,九尾;《山海经·南山经》:又东三百里,曰青丘之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青(青蒦)。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

关于九尾狐、玄狐、 白狐

九尾狐和玄狐、白狐等最先出现在原始宗教的图腾信仰中。《山海经》就记有青丘九尾狐。解读这些古老记载,九尾狐其实是位于东方或南方的青丘这个地方原始部族的图腾物,《山海经》说它“能食人”,表明它在威胁敌人、保护本部族安全方面具有神性。又说“食者不蛊”——吃了它的肉可以不受邪气的侵害,这显然是与九尾狐图腾信仰相关的原始巫术,相信九尾狐具有辟邪的魔力。

中国神话传说

传说为治理洪水而操劳的"股无肱,胫不生毛"的大禹,他的夫人涂山氏之女就是九尾白狐。所以《聊斋志异·青凤》中的老狐精自称"我涂山氏之苗裔"。

在中国与韩国的传说中,常出现的九尾狐是只有九条尾巴的狐狸。它可以变成艳丽的女人诱惑男人,据说每条尾巴都有不一样的法力。据说,当一只狐狸活了超过一千年,它就会变成九尾狐。

在中国狐文化史上,狐的一件倒霉事也是发生在汉代,就是被妖精化,在“物老为怪”的思想作用之下,普普通通随处可见的狐狸不比龙凤麒麟,是很难保住它的神圣地位的。尽管在唐代流行狐神、天狐崇拜,但那已经是妖神了,既然是妖神就不像正神那般正经,不免胡作非为,就像没成正果之前的孙猴子一样。不过在唐代人的观念里,最厉害的天狐——九尾天狐却仍保持着正派风范。可惜九尾狐的光荣史终究是要结束的,只不过因为它神通最大比别的狐结束得晚一些,也正因为它神通最大,当它被妖精化后也就成为妖性最大的狐狸精了。

九尾狐最晚在北宋初期已被妖化了。田况《儒林公议》说宋真宗时陈彭年为人奸猾,善于“媚惑”皇帝,所以“时人目为九尾狐”,可见九尾狐在人们心目中已经不是什么瑞狐、神狐,变成坏东西。而也在这个时期,中国远古史上一个著名女人被说成是九尾狐,而且传到日本,这便是商纣王的妃子妲己。日本《本朝继文粹》卷一一收有一篇江大府卿写的《狐媚记》,其中说“殷之妲己为九尾狐”。九尾狐扮相妲己成了九尾狐狸精,真可说是超级狐妖的完美结合。在小说中的描写,则是由元代讲史话本《武王伐纣书》开了头,再由明代长篇章回小说《封神演义》广而大之。

此后还有一些小说写到九尾狐,比如清代通俗小说《狐狸缘》中的玉面仙姑便是九尾玉面玄狐精,最后被吕洞宾收服,割掉她八条尾巴。晚清小说《九尾狐》不是写狐妖而是写妓女——妓女胡宝玉绰号九尾狐。小说说九尾狐最淫最媚,“比寻常之狐尤为厉害”,所以拿来比胡宝玉这“一个极淫荡的娼妓”。清代流行狐妓一体的观念,妓就是狐,最坏的妓当然是九尾狐。

《山海经》之所以难懂,除了历史久远之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错、讹、增、漏甚多。而毕沅所说,正是《山海经》至今难懂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最典型的代表,正是迄今仍为人乐道的“九尾狐”。

关于“狐九尾”的说法,历来有不同观点。

第一种看法很简单:《山海经》本身荒诞怪论,根本不存在这种生物,九尾和九百九十九尾没什么区别。这种观点与本系列根本不同,不予讨论。

第二种是说明“九尾”是因其象征意义。比如班固在《白虎通义》中说:“必九尾者也?九妃得其所,子孙繁息也。于尾者何?明后当盛也。”就是以九尾象征繁殖力;又或者说九为至阳之数,故九尾狐为天子之证。

禹三十未娶, 行到涂山, 恐时之暮, 失其度制, 乃辞云:“吾娶也, 必有应矣。”乃有白狐九尾造于禹。禹曰:“白者, 吾之服也;其九尾者, 王者之征也。”

——《吴越春秋》

旷世奇书《山海经》

《山海经》是中国志怪古籍,大体是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楚国或巴蜀人所作。也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该书作者不详,古人认为该书是“战国好奇之士取《穆王传》,杂录《庄》、《列》 、《离骚》 、《周书》 、《晋乘》以成者” 。现代学者也均认为成书并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山海经》全书现存18篇,其余篇章内容早佚。原共22篇约32650字。共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5篇、大荒经4篇。《汉书·艺文志》作13篇,未把晚出的大荒经和海内经计算在内。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

美国著名学者Henriette Mertz主要研究《山海经》,对于里面描述的山脉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她背起行囊像中国先贤一般,用双脚走进了《山海经》所描述的世界。并著有《PALEINK》中译(几近褪色的记录)。

就算在当今社会,中国学者研究《山海经》也大多局限于考证历史资料,查阅浏览地图。这样对于默茨博士的实践总结,我们能说什么呢?我们能说它们是个人臆测,假想,巧合,但终究不能反驳,因为毕竟我们没有一步一个脚印的去印证,去寻找。

令人汗颜,中国的的一些上古流传下来的典籍如《易经》《黄帝内经》《山海经》等等正被越来越多的外国人费尽心血的研究,并开发其适用于新时代的价值。而默茨博士在研读了《山海经》,并一步一个脚印在美洲实际勘察后,毫不吝啬地叹服道:“对于那些早在四千年前就为白雪皑皑的峻峭山峰绘制地图的刚毅无畏的中国人,我们只有低头,顶礼膜拜。”如今我们是否又能静下心来,运用新知识在来追赶先人的高度呢?

《山海经》值得一看,更鼓励孩子去看,在他们眼里或许有新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