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若曾专访:开启中国女排“五连冠”时代的江津籍教练

2024-12-07 23:42 来源:网络 点击:

邓若曾专访:开启中国女排“五连冠”时代的江津籍教练

11月16日是中国女排

1981年首次夺冠的40周年纪念日

40年前的这一天

在日本举行的第三届女排世界杯上

中国女排战胜日本女排

取得了中国第一个三大球项目的世界冠军

开启了 “中国女排时代”

江津白沙人邓若曾

见证了这一辉煌时刻

△1981年,在日本举行的第三届世界杯比赛中,中国女排比赛获金牌

11月15日开始,中央电视台《国家记忆》连续播出大型主题纪录片《女排娘家》,包括《漳州基地》《女排崛起》《祖国至上》《顽强拼搏》《永不言败》五个篇章,讲述几代中国女排人不断传承与发扬“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女排精神的故事,记录了中国女排的非凡历史和拼搏精神。其中就有对中国女排功勋教练邓若曾的专访,全方面讲述和回顾了邓若曾执教中国女排的经历。

△2017年,邓若曾夫妇参加江津区第三届运动会

排球是终生理想

△邓若曾(右二)和父母、兄长

邓若曾,一个名字,一段传奇。

他1936年6月出生于江津白沙,1955年入四川队,1959年入选中国男排。任国家女子排球队教练后,他和袁伟民成为“黄金组合”,让中国女排从1981到1986年连夺世界杯、世锦赛和奥运会冠军,成为第一支完成“五连冠”壮举的球队。他本人获最佳教练员奖,四次获国家体育运动荣誉奖章,对中国的体育事业和排球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1985年,在日本举行的第四届世界杯比赛中,中国女排获金牌

作为世界级冠军教练,邓若曾始终不忘初心,1995年退休后,他开始接受各省市排球队和大学的邀请,对排球队伍开展执教,帮助训练队伍,培养年轻运动员,并时常做相关讲演。

“在排球上尽自己最大努力,把自己学到的和过去积累的经验教训,与教练员、运动员和老师交流,希望中国排球能继续向前迈进,追求更高的理想和境界,让中国排球在全国各地开花,并且越搞越好。”邓若曾说,他一直以来的理想就是为体育工作多作贡献,实现人生价值,现在85岁高龄的他依然在为此努力,感到很满足。

更多时间陪伴家乡

“我时刻记得我的故乡是江津白沙,在这里,我萌生了对体育、尤其是排球运动的热爱,我排球生涯的起点也在这里。”于是,邓若曾举家回到江津老家白沙,并定居于此。

邓若曾回忆,1955年开始排球生涯,特别是之后做了女排教练后就很少回到家乡。带国家队虽然队员不多,但责任重大、任务重,必须全身心地投入训练当中。

“这是国家交于我们的使命、人民给予我们的希望,所以我们基本没有节假日,一年四季都和队员、球场排球紧紧联系在一起。”正因如此,直到退休后,邓若曾才有时间经常回家乡看看。

△2018年,邓若曾到江津二中观看学生排球比赛

退休后每每回到江津,邓若曾感叹家乡的变化,一次比一次大。2019年,他决定举家回到白沙定居,并将住房买在紧邻老宅的小区。他说,站在新房阳台往外望,一眼就能看到自己老家的房子、儿时常常玩耍的长江和山坡。看着这些,童年、少年和青年时代的记忆就变得清晰起来,历历在目,越看就越感觉家乡变化大,很欣慰。

“虽然在北京生活了60年,那里的事业让我骄傲,也带给我许多快乐,我很留恋,但年纪大了,落叶就要归根。”邓若曾说,家乡始终才是他的根,这里有他的至亲和朋友,从前他陪伴这片土地的时间太少,所以他更愿意回来安度晚年。

晚年生活丰富充实

回到家乡生活的这些年,邓若曾切身感受到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的建设、交通的便利、家乡人民的热情,都让他即便离开了几十年,却在回来的一瞬间又找回熟悉的感觉,找到了根,用他的原话说:“心里感到暖和。”

△邓若曾爱好垂钓

邓若曾说,在白沙的晚年生活十分丰富。家乡人民时刻惦记着他,他经常受邀参加家乡的活动,特别是体育赛事。平时,他会与家人们驾车到四面山等近处游玩,看看家乡山水。因为以前长期从事体育运动,邓若曾的膝关节落下了病根,无法再进行体育锻炼,于是,钓鱼成了他最大的爱好,他每周会去周边的鱼塘钓上两三次,享受垂钓的乐趣。

△邓若曾夫妇在白沙家中收看《国家记忆》纪录片《女排娘家》

“别说江津城区了,单是白沙的条件都非常好了,这里的建设发展得太快了,出门就是超市,哪里都能开车去。过去我出国,看到国外的小城市都没这么好。”邓若曾说,白沙跟大城市没多大区别,基础设施、文化氛围、生活配套,方方面面都搞起来了,甚至有些方面比大城市更胜一筹,不论从生活还是精神上都让他感觉充实。

“这里真是好地方。”这两年,邓若曾更是感觉在白沙生活的自在舒服,他经常邀请朋友来江津和白沙看一看,住上几天,感受当地的生活和文化。

江津融媒体中心

全媒体记者:阮瑞雪

编辑:胡佳兴 编审:吴 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