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慈欣《三体》提出的“猜疑链”是怎么回事?现实生活是否存在?

2023-12-22 03:36 来源:网络 点击:

刘慈欣《三体》提出的“猜疑链”是怎么回事?现实生活是否存在?

“猜疑链”一词来自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2黑暗森林》,基本含义是指两个个体在没交流前对对方猜疑,对于两个文明来说,因为存在“猜疑链”,最终又无法形成共同知识而会产生严重冲突,甚至以消灭对方作为目标,在书中,刘慈欣借罗辑和史强的对话描述了猜疑链对两个文明的影响:

“如果你认为我是善意的,这并不是你感到安全的理由,因为按照第一条公理,善意文明并不能预先把别的文明也想成善意的,所以,你现在还不知道我是怎么认为你的,你不知道我认为你是善意还是恶意;进一步,即使你知道我把你也想象成善意的,我也知道你把我想象成善意的,但是我不知道你是怎么想我怎么想你怎么想我的,挺绕的是不是?这才是第三层,这个逻辑可以一直向前延伸,没完没了。”

这段描述中反复提到“想”和“想象”,没错,“想象”就是“猜疑”产生的因,最终循环形成的那条链就是“猜疑链”,“猜疑”一词最早出自《后汉书·五行志五》“其后车骑将军何苗,与兄大将军进部兵还相猜疑,对相攻击,战于阙下。”,何苗对其兄何进部将吴匡起疑心,两人互不信任,最后吴匡以何苗勾结宦官为由,联手奉车都尉董旻攻杀何苗,从这个案例而言,何苗与吴匡虽然原本属于同一阵营,但在何进去世后,却互相“猜疑”,进而形成“猜疑链”,最后只能你死我活。

不过,刘慈欣认为人类社会虽然存在“猜疑链”,但由于人类能通过语言等互动行为进行沟通,以尽可能地消除猜疑,最后人与人之间达成某一个可以被接受的共识,此时“猜疑链”即便存在造成的影响也是可控的,《三体》书中人物罗辑就分析认为:

“人类共同的物种、相近的文化、同处一个相互依存的生态圈、近在咫尺的距离,在这样的环境下,猜疑链只能延伸一至两层就会被交流所消解。”

但在两个文明之间,消解“猜疑链”却不容易,极端的情况发生在未来的星球大战,在太空中,猜疑链则可能延伸得很长,不管你我是善意文明还是恶意文明,最终双方都会相互敌视,也会因不能判断另一个文明是否会对本文明发起攻击而首先发起攻击。

其实就算是地球上,历史上曾经存在的很多文明的灭亡大体上也可用“猜疑链”来解释,比如美洲大陆曾强盛一时的印加文明,最后就被西班牙殖民侵略者所摧毁,而实际上,古代还有很多文明都是被入侵者所摧毁的,文明冲突起因大多是资源的争夺,而“猜疑链”则几乎贯穿这个冲突过程。

作为个体而言,个人当然是最小的单位,但即便是两个人的“猜疑链”,也并不一定能完全消除,建立亲密关系的人也不例外,否则,哪来那么多“追悔莫及”、“遗憾终生”的故事情节啊?

关于“猜疑链”,不知您怎么理解?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更多精彩,敬请关注:六甲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