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剧电影《谯国夫人》:为传统戏曲之美创造“大银幕表达”

2024-09-03 03:30 来源:网络 点击:

粤剧电影《谯国夫人》:为传统戏曲之美创造“大银幕表达”

2024 年中国内地电影暑期档(6 月 1 日 -8 月 31 日)落下帷幕。在暑期档上映的粤剧电影《谯国夫人》,交出了逾 1100 万元的票房成绩。

作为 " 粤剧电影创新三部曲 " 的第二部,粤剧电影《谯国夫人》有更多创新的做法。对此,业界进行了多角度的探讨。

曾小敏(广东省剧协主席、广东粤剧院院长):

粤剧必须走向市场

粤剧电影《谯国夫人》于今年 7 月 5 日上映,至今票房已超 1100 万元。

首映当天,该片一口气打破 2024 年戏曲片内地票房、2024 年国产戏曲片内地票房、2024 年戏曲片观影人次、2024 年国产戏曲片观影人次、内地影史戏曲片单日总场次五项影史纪录,势头迅猛。

据统计,截至 8 月 29 日,《谯国夫人》累计票房为 1106.7 万元,观看人次达 23.3 万。2021 年,《白蛇传 · 情》在上映短短 20 天内便打破中国戏曲电影的票房纪录,票房超过 1046 万元。此前,中国戏曲电影票房最高纪录为《李三娘》的 1044.87 万元。

《谯国夫人》是继《白蛇传 · 情》后,珠江电影集团携手广东粤剧院在戏曲电影领域的又一创新力作。影片以戏曲电影的特色表达,展现 " 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 " 冼夫人的传奇人生。该片荣获第 36 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戏曲片奖。

继《白蛇传 · 情》之后,《谯国夫人》是 " 粤剧电影创新三部曲 " 的第二部。自 7 月 15 日起,《谯国夫人》主创团队接连奔赴深圳、上海、杭州、佛山、东莞五个城市进行六场路演。

此外,主创团队还到粤西的茂名、湛江等城市进行宣传和推介,吸引更多观众走进影院观看《谯国夫人》。

几场路演中,总有观众提出,想多看几遍《谯国夫人》,奈何影院排片太少。" 戏曲电影宣发素来不易,我们也为此苦恼。" 在《谯国夫人》中饰演冼夫人一角的广东省剧协主席、广东粤剧院院长曾小敏坦承,目前来看,粤剧电影比不上商业大片,在排片上容易陷入劣势," 尤其难以争取到晚间黄金场次 "。

" 我很早就明白,粤剧要传承,必须走向市场,与观众共鸣、与时代同频,尤其要跟上新一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曾小敏说,她坚持做粤剧电影,并为此坦然迎接电影艺术的形式和规律给粤剧演员带来的所有挑战。" 尽管在当下,粤剧电影的市场规模还远远比不上商业大片,但我们不怕,因为未来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爱上传统文化 "。

戏曲电影要进一步扩大市场,提高票房,还可从哪些方面努力?除了做好戏曲电影内容本身,建议院线在排片上要给予戏曲电影更多支持;此外,在宣发上还可深挖戏曲电影的 " 在地性 ",打 " 共情牌 "。

据了解,《谯国夫人》就有约三分之一的票房,是由冼夫人故里茂名市贡献的。在茂名当地,观众纷纷走进影院,观看《谯国夫人》,感受冼夫人的 " 唯用一好心 " 精神。(羊城晚报记者 黄宙辉)

【众议】

罗丽(广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

偏重电影,还是偏重戏曲?

回望历史,20 世纪 50 年代末至 60 年代中期是粤剧电影的黄金时期,吴回执导《宝莲灯》(1956 年)的成功,进一步激励了电影人将电影与粤剧融合发展的脚步。

此次《谯国夫人》的电影版剧本是在舞台版剧本基础上,重新按照电影语言的逻辑创作,加强了各方势力的冲突,全片倒叙、插叙交错,层层递进,首尾呼应。影片通过深入挖掘史料,把女性政治家、军事家冼英人生的几个高光时刻电影化地展现。

全片运镜颇具史诗大片的质感,且全然脱离了舞台痕迹,用电影语言讲戏剧故事,充分发挥电影艺术的表现力,别具一格地书写了这段岭南的历史风云。

实际上,《谯国夫人》不单是一部戏曲片,更是一部史诗级的历史大片,片中前后选景 15 处、设计场景 33 个,外景地包括浙江横店、象山、丽水以及广东茂名等地。

此外,粤剧音乐贯穿全片,粤剧唱段穿插其中,大唱段都安排在影片的关键节点和高潮处,以粤剧唱腔的激荡铿锵展现人物的心理活动。

可以看到,《谯国夫人》在写意与写实之间努力探寻平衡,对影像语言进行了现代化的改造,力求以当代电影视听语言去传递传统戏曲艺术之美,在《白蛇传 · 情》半虚半实的创新基础上又迈进了一步。

剧场的互动体验与观演关系,是任何影视作品都无法取代的。戏曲电影兼有戏曲本体特性与影视本体特性,但又绝不是两者的简单相加。因此,戏曲电影是偏重电影还是偏重戏曲?尺度如何把握?

戏曲与电影彼此融合的不同阶段、不同剧种、不同作品,都呈现出不同的形态面貌。为此,判别作品优劣的准绳,也不应仅仅从戏曲电影是忠于戏曲还是忠于电影着眼,而更应该从具体的剧种风格、剧目题材出发,去判别应该采取怎样的拍摄手法,应该倾向于写实处理还是写意统领,或是营造虚实结合、虚实相生的视听时空。秉承具体作品具体分析、" 一片一格 " 的原则,是对戏曲电影更为客观、更为理性的判别方式。

《白蛇传 · 情》的横空出世和《谯国夫人》的惊喜不断,显然是找到了其匹配的样式,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电影找到了表达传统戏曲之美的有效途径。这不禁让人期待 " 粤剧电影创新三部曲 " 第三部《红头巾》早日面世。

刘晓希(《广州大学学报》编辑):

表演细腻,摆脱程式束缚

在视觉层面,粤剧电影《谯国夫人》通过精心设计的舞台布景和大量实景拍摄,再现了岭南的历史风貌和自然景观,增强了观众的沉浸感。影片中冼夫人的服饰和化妆设计体现了南北朝时期的岭南文化特色,不仅美观,还反映了角色的身份和性格。

影片中曾小敏饰演的冼夫人,通过唱腔、神情、动作的变化,展现了角色内心的情感波动,充分体现了粤剧艺术中唱念做打的综合艺术表现力。影片中的武打场面设计巧妙,动作流畅,展现了粤剧武打戏的魅力,也更符合现代类型电影的叙事节奏。

在听觉层面,粤剧电影《谯国夫人》的音乐设计是其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它融合了传统粤剧的韵律与现代电影的音乐语言,创造出独特的视听体验。

电影保留了粤剧的核心元素——唱腔,由领衔主演曾小敏以情带声,委婉细腻地展现了冼夫人不同年龄段的情感变化。可以说,曾小敏丰富而富有创意的唱腔成为推动该片叙事,且有别于普通故事片叙事的差异化策略。

其次,电影在音乐设计上进行了创新。《谯国夫人》并不沉醉于传统粤剧的曲调,或者说曾小敏身上没有一些戏曲演绎者身上的那种高度 " 自恋 ",而是对原剧中的唱段大胆割舍,巧妙地将粤剧的传统旋律与现代音乐元素结合。

例如,推广曲《天下一心》就是由曾小敏与摇滚乐队回春丹主唱刘西蒙合作,实现了摇滚与粤剧的融合,为观众带来了新颖的音乐体验,舒缓了不懂粤语的观众的接受障碍。

此外,影片中的唱词和对白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通过演员的表演,传达了角色的情感和故事的情节。唱词的优美和对白的自然,使得影片在语言上也具有吸引力。

在叙事层面,粤剧电影《谯国夫人》通过紧凑的剧情和流畅的叙事,讲述了冼夫人的传奇人生。

影片在叙事上既保留了粤剧的抒情传统,也通过快速剪辑,使得故事更加引人入胜,使得传统的粤剧得到创新性传承。特别是影片加持了现代电影技术,如长镜头、多角度拍摄、闪回等,使得演员的表演更加全面和细腻,摆脱了传统戏曲表演程式的时空束缚。

刘思琪(中国艺术研究院戏剧戏曲学在读博士生):

史蕴诗心 以情动人

广东粤剧院以一部《谯国夫人》挺进电影市场,不迎合、不讨喜,确实是孤勇者所为。

首先,它推翻了同名粤剧舞台版参照雷剧《岭南圣母》的情节框架,并按照电影的叙事逻辑在史实的基础上重新结构。从冼夫人暮年面临归隋的重大抉择讲起,插叙其青年平叛、继位、联姻与中年救夫、丧夫、舍子的往事,最后导向平息内乱的一场决战,完成了她戎马一生的传奇。

" 回忆 " 就像一个主观的 " 滤镜 ",我们透过它所看到的已不是史传记载的冼英,而是当代艺术家的心灵写照,是借冼英之心映照出的历史图景,从冼英的精神世界里感知饱含其深情的人与事、家与国。

所谓史蕴诗心,艺术要表达的终究是情。如果说《白蛇传 · 情》的出圈,一定程度上有赖于奇幻瑰丽的特效加持,那么《谯国夫人》则开始摒弃炫人耳目的外形取巧,返璞归真,细节处以情动人。

如冼英观望冼挺与冯宝决斗时逐渐紧张的眼神,新婚之夜和冯宝撒手而去时手部动作的蒙太奇剪接对比,通过面部、眼、手的特写镜头放大了冼英内心的波澜。

这些在粤剧舞台上可能是用亮相、身段、音乐、锣鼓来表达的内容,在此转换成了电影语言,形式不同了,产生了不一样的效果,但情感本质没变,人文关怀底色依然。

粤剧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它在与电影艺术碰撞交融的过程中,更多是借助电影语汇探索艺术表达和内容传播的其他可能,决不只是盯着票房,追求实利。

这部电影是 " 实打实 " 的严肃创作,拒绝戏说,独立于大众化、娱乐化的浪潮之外,回归艺术本质,就是坚守住了戏曲的文化立场。

艺术是时代人心的造像。变局中的孤勇者,是广东粤剧院近年数部新作反复书写的形象。从《决战天策府》到《八和会馆》《风起南粤》《东江紫荆红》,再到《谯国夫人》《张九龄》,都折射出粤剧人迫切思变的心态。而这种大女主、大男主式的叙事已渐成套路,我们期待有更丰富多元的表达和更开阔的创作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