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志坚攻克世界难题,使沙漠变为农田,与袁隆平同是当代“神农”

2023-12-10 19:40 来源:网络 点击:

易志坚攻克世界难题,使沙漠变为农田,与袁隆平同是当代“神农”

因为一个想法

这个团队

阴差阳错从力学走向了生态学

这一“错”就是13年

他们把沙漠变成了绿洲

实现了沙漠土壤化

先后获得了十九项专利

他们就是由易志坚带领的

曾上过《天天向上》

连大张伟都激动的说要把自己的遗产

捐给他们做研究基金的

重庆交通大学的沙漠土壤化团队

他们做出的突出贡献

主要是分秒之间使沙子实现土壤的功能

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海边不能像田野一样

长出草来,而是只有沙子

可能就在于一个细微的变化

那就是土壤是锁水的而沙子是会漏水的

作为团队的主心骨,易志坚

出生于 1963 年

1988 年 4 月到重庆交通大学任教之后

他就有过很多重要的学术成就

早在二十几年前

易志坚就在力学界颇有名气

后来他发现颗粒物质到混凝土的改变

实际上是一种状态改变

改变的机理是约束

这是一个力学的概念

但真正改变了易志坚研究生涯的研究成果

是一种韧性聚合物骨架孔隙混凝土路面

这种路面的应用价值很高

这项成果曾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

交通部将其列入部长行动计划

但意料之外的是

这一系列的研究把易志坚的研究视野

带向了沙漠中的那片飞地

当时中国是沙漠化非常严重的国家之一

易志坚想

既然是可以改变状态的约束材料

那沙子应该也可以变成“土壤”?

从此,他一头扎进“沙变土”的研究项目里

别人都在规划如何颐养休憩

他却一次次地往荒芜的沙漠里跑

看看他身上的头衔

重庆交通大学副校长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

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如果不是 2008 年起把研究方向转到沙漠

此时的易志坚很可能已有更高头衔

点沙成土的念头

在别人看来这是跟点石成金一样天马行空的事

但易志坚则坚信终有一天会实现

在初中地理课本上我们都看过

以色列在沙漠上种植了大片大片的椰枣树

虽然他的农业灌溉技术很厉害

但沙漠依旧是沙漠

2008 年易志坚带领的团队提出了设想

2009 年开始研究

也是在这一年

团队在约束材料的研究上有了思路

他们研发了一种以自然生物作为原料的

植物性纤维黏合材料

沙子原本是不具备锁水功能的

但如果将一盘离散状态下的沙子加上研制的约束材料

再加水拌合,就能够达到锁水的功效

之后沙子就会在固态和流变态之间转换

干了的土团就可以保水

改变它的生态属性

就具备了保水保肥的性能

进而就能得到一个“沙漠土壤”

但植物的种植是需要周期的

材料的研发和完善也需要过程

在2009 到 2011 这三年里

易志坚的团队起先是在自家的院坝

阳台和屋顶上试种

之后再逐步在更大一点的区域里进行小块试验

2013 年,约束材料基本成熟

这时团队就开始实验

之前想要将沙漠变成绿洲的想法

重庆没有现成的沙漠

他们就在自己在地垫上模拟沙漠

然后再不断改进材料

以克服材料的稳定性、安全性和耐久性等问题

这一试验过程又持续了三年

等真正开始在沙漠做试验已经是 2016 年了

在此之前他们在重庆做了整整六年的实验

从最初的 25 亩初试田

到现在数千亩的规模化实验

不管是种草还是瓜果蔬菜乔灌木

都能做得很好

从乌兰布和沙漠到塔克拉玛干沙漠

再到四川的若尔盖

之前那里的草原沙化问题非常严重

据监测显示沙化面积超过120万公顷

由此当地的自然灾害发生的特别频繁

但当这一技术引进后

经过一年的治理

若尔盖草原沙化区生态

已恢复了八百亩

连红军爬过的雪山,夹金山

由于人为的砍树

造成很多地方都被退化成沙地

但他们仅仅用了两个月时间

就把他修复成了原来草原的状态

完全没有灌溉,也没有平地

就是在原始地貌上把沙子性质改变了

这是多么奇妙的一件事啊

再到若尔盖沙化草地

他们也实现了从沙漠到绿洲的转变

还因此带动了当地其他产业的发展

比如养殖业的兴起

沙漠附近生活的人们

也能靠自己的双手在原来沙漠上面种出丰硕的果实

不仅如此

他们还将这项技术应用到了厦门的大嶝岛

针对国家的围海造田政策

让沙子完完全全长出了小绿洲

其实不仅在种植上

除了沙子,其他任何的颗粒物质

都可以实现土壤的功能化

比如离散的废旧颗粒就可以处理成土壤的状态

再进行二次处理

一开始易志坚的团队只是因为热爱

所以大部分资金都是来源自身

再加上学科跨度有些大

无论是从力学还是生态学来讲

都很难靠一门学科来申请

所以易志坚的团队

不仅要做科研

还要搞生产

做销售

因为如果是纯粹的改良生态

就需要大量的投入

是一个单向循环的事情

那势必走向失败

有了产出,才能循环起来

所以就有了一个叫沙漠有约的品牌

虽然连张大伟都打趣到这个名字可以再想想

但他们产出的瓜果蔬菜

天天家族可是吃得不亦乐乎

甚至要投资开一个农产品公司

一起做“新农人”

杨键《惭愧》这首诗说过一句话

像每一个城市的拓展都愧对村庄

只要人类觉得越来越方便

大自然就会破坏的越来越严重

而他们是在拯救换新的大自然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也想到了袁隆平爷爷

易志坚团队让沙漠长起了绿洲

使大自然焕发新的光彩

而袁隆平爷爷在沙漠种上了中国水稻

使无论身处何地的人们都能吃上饭吃饱饭

其实在早期袁隆平先生差一点就成为一名空军了

当时的体检、政审均以合格

但后来因为觉得在校大学生

更需参加经济建设

这才没有入伍

之后从西南农学院毕业之后

袁隆平爷爷就被分配到了湖南省安江农业学校教书

也是在这里他意外发现了一株特殊性状的水稻

这是比普通水稻稻谷多的两倍的水稻

当时袁隆平爷爷就想

如果把它作种子,全国水稻产量可以提升一倍

还因此给它取名“鹤立鸡群”

当时新中国成立不久

因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思想

让新中国迎来了一场可怕的三年困难时期

这也是历史上著名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

从1959年到1961年

全国都陷入到粮食危机之中

当时还是一名农校教师的袁隆平先生

也经历过这场灾难

不忍心看着大家饿肚子

而且自然杂交水稻出产率又低

所以袁隆平爷爷就想尝试人工进行杂交

万一会有什么奇迹呢

于是他将这株珍贵的变异株种子

播到了创业试验田里

结果证明了1960年发现的

那个"鹤立鸡群"的植株就是"天然杂交稻"

说到杂交水稻

可能有很多人都不知道他的好处

因为水稻生长旺盛,根系发达

穗大粒多,抗逆性强等方面

因此,利用水稻的杂种优势可以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

这样吃不饱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但是,水稻属于自花授粉植物

雌雄蕊着生在同一朵颖花里

因此很难用人工去雄杂交的方法

所以长期以来水稻的杂种优势未能得到应用

于是袁隆平爷爷就开始了长达几十年的探索

1964年他在试验稻田中找到一株"天然雄性不育株"

天然不育株就代表着可以自行杂交

一年后经过不懈的努力

袁隆平爷爷又在14000多个稻穗中

逐穗检查到6株不育株

并在此后两年播种中

有了4株成功繁殖了1~2代

可别小看这小小的4株

因为此研究

袁隆平爷爷彻底推翻了

由传统经典理论米丘林、李森科的"无性杂交"学说

并让14亿人口吃上了饭,吃饱了饭

一个是因为十三年前的一个念头

跨学科进行研究

一个是因为发现的一棵不一样的水稻

进而进行了数十年的杂交

也许他们一开始都没有想过

会有今天这样一个让人心生敬佩的成就

但在科研的道路上没有人知道结果指向何方

今天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他们众多努力

众多汗水结下来的一小部分的果实

他们就是是当代中国人学习的楷模

更是新世纪呼唤的时代精神

向这些默默耕耘的农业人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