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林斯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俄罗斯文学的建筑师

2024-12-10 03:31 来源:网络 点击:

别林斯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俄罗斯文学的建筑师

前言——“熟悉的陌生人”,请驻足一看!

别林斯基,在我们的生活中似乎是无处不在,而又可有可无。其无处不在因其影响广泛,其可有可无因为文学毕竟不能吃饭。

参加公考的人都会在备考书中见到这个人——

别林斯基像

学生如果把先生当作一个范本,而不是一个敌手,他就永远不能青出于蓝。——别林斯基

我学习了一生,现在我还在学习,而将来,只要我还有精力,我还要学习下去。——别林斯基

这不过是只见一木,而未见泰山,这个人值得你驻足!

身体虚弱,智能低下的他被大学开除——

1831年,其因写具有反农奴制倾向的剧本《德米特里·卡里宁》而被校方以“身体虚弱,智能低下”为借口开除。

必然是时代造就了英雄!但英雄也能发现更多的英雄。

1834年,年仅23岁的别林斯基发表了第一篇长篇论文《文学的幻想》。这篇论文并非完美,却激情澎湃,且不乏理性与睿智。此文立足俄国文学史,肯定了普希金等人开创的俄国文学优秀传统,尖锐批评了当时俄国文学创作脱离现实,无视人民疾苦的不良现状,引起了文坛的强烈震动。

千里马的知遇者与保护人

在小说家果戈理的早期作品发表之后,别林斯基就以《论俄国中篇小说和果戈理的中篇小说》(1835)等评论文章,对其创作中直面现实的批判精神予以阐发和维护,而后他在读到果戈理《死魂灵》第一部的手稿时,敏锐的发现这是难得的揭露俄罗斯农奴制社会丑恶的讽刺诗,随即帮助果戈理将其出版,《死魂灵》的公开问世,犹如在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社会投下了威力惊人的炸弹,引起了整个文坛对作品的纷呈异见,也激起了保守和反动势力对果戈理的猛烈攻击,此时别林斯基几乎是单枪匹马,挺身而出,为处于孤立无援和茫然恐惧中的果戈理辩护,他以一系列的论文在理论上阐发和捍卫了果戈理的“自然派”传统。

别林斯基的系列论文不仅把保守和反动势力对果戈理的讽刺名称“自然派”正面阐发为俄国现实主义,而且明确指出了此就是未来俄国文学发展的正确方向,进而把赫尔岑,涅克拉索夫,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等大批进步作家团结在自然派的旗帜下面。

这是世界文学史上文学创作引发文学批评,文学批评促进文学促进的经典范例。

果戈理像

有多少人爱他,就是多少恨他!

我们再来回顾一下捍卫真理的勇气!

当果戈理的《死魂灵》发表后,保守派对果戈理展开了精神上的围攻,让果戈理一度陷入在绝望之中,这时候别林斯基为了誓死捍卫的真理挺身而出,不仅仅是挡下了全部的攻击,而且将全部攻击的矛头吸引到自己的身上,并用自己饱含思想和睿智的文章有力回击。

我作为一名旁观者,已经感到一种逼人的寒气,千夫所指的苦痛需要极大的勇敢才能直面。有几个人愿意为了真理而引人仇恨至死呢?有几个人愿意为了真理让无数人仇恨至死呢?有几个人愿意为了捍卫真理而引起强大势力的仇恨,并成为其死敌呢?

这样勇气的人,难道不值得去为他采下一朵鲜花,将其插在灿烂的星辰下,心中默默念想吗?

别林斯基嫉恶如仇,直面苦难与厄运的激情,让他赢得了无数的拥戴者,也给他引来了许多不共戴天的仇敌!

当别林斯基37岁英年早逝时,沙皇的头号爪牙说:他们本来就要他在监狱中腐烂。

何止是不常有,嫉恶如仇已经成为传说

我从小到大的教育里,在回答试题的训练中,时常要用上这个鲜红的词语——嫉恶如仇

比如,《水浒》中的鲁智深,我们都知道鲁达是《水浒》中的头号英雄,我们回答问题时,说他有什么美好品质?嫉恶如仇!

对,嫉恶如仇!稚嫩的我就在心里想,既然嫉恶如仇是美好的品质,我们为什么不能像鲁智深学习呢?我的父亲告诉我,因为我没有鲁智深的本领。

那时,我的心底里是划上了一道深深的疤痕的,至今,或许永远不能复原了。我低下了自卑的头。

我没有鲁达本领,我就不能嫉恶如仇。我什么也没有,那我就?我就?我无法回答自己。

毕竟有鲁达一样本领的人,在这世界上少之又少,所以嫉恶如仇自然也成了传说,成为了束之高阁的美丽的珠宝,人们都仰望,然后叹息道:真美好,在那么高那么纯洁的地方!

后来我又学了《陋室铭》《爱莲说》,高洁傲岸,成为了万能的答案,老师告诉我这个刘禹锡和周敦颐的美好品质,我就问这能是我的吗?我的奖励是被严肃的批评。

为什么是他们的,不能是我的呢?稚嫩的我开始走向了厌学的路。

惭愧难言——

时间仓促,身体疲惫,琐事众多。有诸多不妥当之处,还望指出。谢谢。

此文借鉴颇多,虽心有感慨,已隐而不显。谨以此浅表之文,以作科普,还望海涵。

坚守贞操中——几个小时的功夫才能完成此稿,原创不易,还望关注支持!

原创作品,抄袭必究。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谢谢!

枯叶与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