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勃列日涅夫的18年

2024-12-13 00:05 来源:网络 点击:

(史)勃列日涅夫的18年

赫鲁晓夫下台后,勃列日涅夫任党的第一书记,柯西金任部长会议主席。勃列日涅夫在位18年,仅次于斯大林执政30年。苏联在这18年保持了表面的平稳,党内没有发生斗争,经济发展较快,还在战略核武器上取得与美国平衡的地位。但也正是在这18年中积累了大量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使苏联由盛转衰以致解体。

据有的资料透露,勃列日涅夫的文化素养不高,不爱读书,个人极少动笔,所有讲话都是念别人准备好的讲稿,晚年时念稿还经常出错。他秉性保守,爱慕虚荣,喜欢别人奉承;喜欢抽烟、狩猎、开快车。勃列日涅夫善于营造个人权力基础,他提拔亲信、老相识、老部下,对干部不提严格要求,还为高级干部增加了不少福利。

1968 年后,勃列日涅夫逐步实现了个人集权,大搞个人崇拜,控制新闻出版,严厉惩治不同政见者。出兵阿富汗使苏联陷入战争泥潭长达10年之久。勃列日涅夫统治后期,民众对苏联社会现实极度失望。这一时期流行的政治笑话很多。

勃列日涅夫执政初期,经济工作由柯西金主持。柯西金全面清理了赫鲁晓夫农业政策,纠正失误,坚持改革;鼓励农民副业生产,扩大可拥有自留地的范围,7次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按照集约化方针,国家投资于农业机械化、化学化、电气化、水利化和土壤改良,发展农产品商品化基地,培养农业技术人才。按照柯西金“新经济体制”改革的思路,那几年国家经济出现好转。

但是1972年,苏共中央就否定了柯西金的新经济体制,勃列日涅夫把经济决策权控制在自己手里。他并不热心经济改革,甚至反对使用改革一词。勃列日涅夫坚信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他把苏联模式神圣化,批判“市场社会主义”论,不允许自由讨论经济改革问题。

20世纪70年代前期,苏联开发西伯利亚油气田取得成功。当时世界发生石油危机,油价大幅上涨。苏联大量出口石油和天然气,换取了大量美元,又从西方大量购买粮食和设备,从而维护了经济运转,缓和了国内经济矛盾。但是,由于经济改革停滞不前,经济效益日益下滑,经济结构越来越畸形,军工和重工业的比重越来越大,轻工业和食品加工业的比重越来越小。农庄的农民虽然也同其他行业那样按级别领取工资,农业还是一蹶不振。

苏联的重工业历来以军事工业为中心。勃列日涅夫时期的军费开支占国家财政支出的1/3,军事力量可以同美国并驾齐驱,成为超级大国。1979 年,苏联出兵阿富汗,每天平均消耗 400 多万卢布,后来增至1000多万卢布。这场战争使苏联财政不堪重负。

勃列日涅夫刻意维持高层领导人的利益,很多地方一把手十几年不变,不思进取,中央核心领导人大都超过70岁。勃列日涅夫从1974年了大脑动脉粥样硬化症,两次中风,但仍活了8年,并执政8年。核心导人决策国家大事没有讨论,只有表态,领导人发言都是念秘书准备的稿。各级干部腐败成风,社会表面安定,实际矛盾丛生。戈尔巴乔夫是皆心领导人中最年轻的,他的上台使人们看到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