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军阀马麒对西藏的贡献

2025-03-07 11:32 来源:网络 点击:166

西北军阀马麒对西藏的贡献

马麒(1869~1931),字阁臣,回族,河州(今临夏县)漠尼沟人,为清代回族杰出人物,其生平经历丰富多彩,留下深刻的历史印记。光绪十二年,他考中武生,随父在河州镇马队见习,后来成为哨官,积累了丰富的军事经验。不仅参与了对抗八国联军的历史性时刻,还随慈禧出奔西安。

马麒的职业生涯见证了历史的巨变。父亡后,他勇敢地接过父亲的职责,于光绪二十八年回驻巴燕戎格厅扎什巴镇,为家族传统再续辉煌。得益于马安良的提拔,他于光绪三十二年晋升为花翎副将衔循化营参将。

辛亥革命爆发后,马麒积极参与陕西巡抚升允和陕甘总督长庚的“复清勤王”运动,协助马安良将镇南军壮大成精锐西军,共同对抗宁夏的起义军。清帝退位后,他率部回河湟,同时将在宁夏、陕西所得的财物奉献给马安良,巩固了在政治上的地位。

1912年,甘肃省临时议会议长李镜清对马安良的专横行为表示不满,并要求惩罚马麒及其在宁夏的不当行径。这一事件导致了马麒、马安良与李镜清之间的激烈对抗。政敌被排除后,马麒趁势活跃,成为北洋政府任命的西宁镇总兵,开始大力封赏亲属,并组织宁海军,脱离了马安良的控制,成为甘肃各镇中最为强大的一支军队。

马麒接任西宁镇总兵的时机正值英帝国主义密谋“西藏独立”,他在政治和军事上都采取果断行动,保持了青海蒙藏各部的稳定。他迅速收复了青海约三分之一的玉树地区,并在沿途设立交通台站,加强对这一地区的军事控制,以防止青海脱离中国的保护。

在青海的治理中,马麒提出了“兴办教育”和“振兴实业”的“殖边”政策。他创办了多所学校和金矿,推动了基础设施建设,改革了税制,努力发展农业。这一系列措施使青海在他的领导下得以繁荣发展。

1918年,北洋政府任命马麒为甘边宁海镇守使兼蒙番宣慰使,正值英国政府重提西藏问题。他对英方的条件进行了坚决反对,通过电文向全国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得到了各省及民间团体的支持。他的坚定立场为中国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

马麒在政治、军事、经济、文教等方面的杰出贡献,使他成为甘肃地区的杰出领袖。然而,他在统治期间的贪污和勾结行为也使得他饱受争议。1928年,他任宁海护军使,继续推动军队改革,担任第二十六师师长。1931年,南京政府任命他为青海省主席。

马麒于1932年因病在西宁逝世,享年62岁。他在青海的治理中,为维护边疆安全、促进经济发展、推动文教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成为当地人民尊敬和纪念的对象。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