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之历史典故篇: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失为何,收又为何?

2024-10-12 08:27 来源:网络 点击:

汉之历史典故篇: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失为何,收又为何?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东隅:东方日出处,也指早晨;桑榆:指日落处,也指日暮。比喻开始在这一方面失败了,最后在另一方面取得胜利。语出自《后汉书·冯异传》。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卷十七·冯异传第七》:玺书劳异曰:赤眉破平,士吏劳苦,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方论功赏,以答大勋。

公元25年秋,汉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公元26年春,长安断粮,樊崇率领的几十万赤眉军不得不向西转攻城邑,但遭到占据天水郡的隗嚣的阻击,只得又回到长安。此时,长安已被刘秀部将邓禹占领。经过激战,赤眉军打败邓禹,同年九月又重新占领长安。同年冬,赤眉军的粮食供应仍极度困难,不得已在十二月引兵东进。刘秀一面派大将冯异率军西进,在华阴阻击赤眉军;一面在新安、宜阳屯驻重兵,截断赤眉军东归之路。

冯异率领西路军,在华阴、湖县一线,同赤眉军相持六十余日。多次被赤眉军打败的邓禹,这时率部到达湖县,同冯异会合。邓禹意图取胜,派部将邓弘抢先进攻赤眉军,又被赤眉军打败。邓禹、冯异亲率主力救援,在回溪再败。邓禹带着二十四骑逃回宜阳;冯异弃战马,带着几人步行回溪阪,逃回营寨。

公元27年正月,赤眉军在崤底(今河南渑池礼庄寨)被冯异打败,遭到重大损失。剩下的起义军折向东南,不料在宜阳又陷入刘秀重兵包围。赤眉军经艰苦战斗,终不能突围。樊崇等人粮尽力竭,投降刘秀。战斗结束后,刘秀下诏书,名曰《劳冯异诏》。其中说道:开始在回溪遭受挫折,最后在渑池获胜。这就是所谓的在日出的东方吃了败仗,在日落的西边却得到胜利。(原文是: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渑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东汉光武帝---刘秀

公元前5年--公元57年,字文叔,东汉开国皇帝,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公元25年,刘秀与更始政权公开决裂,于河北鄗南千秋亭登基称帝,为表刘氏重兴之意,仍以“汉”为国号,史称“东汉”。在位33年,开创“光武中兴”,庙号世祖 、谥号光武皇帝,后人多称呼为光武帝。毛主席评曰:最有学问、最会打仗、最会用人的皇帝。

东汉开国名将---邓禹

公元2年-公元58年,字仲华,今河南南阳新野人,东汉初年军事家、战略家、政治家,"云台二十八将"排名第一位。邓禹年轻时曾在长安学习,与刘秀交好。更始元年(公元23年),刘秀巡行河北,邓禹前往追随,提出“延揽英雄,务悦民心,立高祖之业,救万民之命”的方略,被刘秀“恃之以为萧何”。

邓禹协助刘秀建立东汉,“既定河北,复平关中”,功劳卓著。刘秀称帝后,封邓禹为大司徒、酂侯。后改封高密侯,进位太傅。公元58年去世,谥号元侯。

东汉开国名将---冯异

生年不详-公元34年,字公孙,颍川父城(今河南宝丰县东)人,东汉开国名将、军事家,"云台二十八将"排名第七位。冯异原为新朝颍川郡掾,后归顺刘秀,随之征战,大破赤眉、平定关中,协助刘秀建立东汉。刘秀称帝后,冯异被封为征西大将军、阳夏侯。公元34年,病逝于在军中,谥曰节侯。

轶事典故:大树将军

跟随刘秀的开国的将领们,征战间隙,常常聚在一起聊天,话题无非是自述战功,胡吹乱侃。每当众将争功论能之时,冯异总是一个人默默地躲到大树下面。于是,士兵们便给他起了个“大树将军”的雅号。后常指不居功自傲的将领。

小史个人愚见: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如果用哲学来解释一下,就是:矛盾的普遍性原理。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读史明志,翻翻书,看点儿历史~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