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海洋局:淡化海水已达饮用标准 每吨5-8元

2024-12-10 03:43 来源:网络 点击:

国家海洋局:淡化海水已达饮用标准 每吨5-8元

截至2016年底,已建成海水淡化工程131个,产水规模118.81万吨/日

我国水资源紧缺的态势已经老生常谈,随着技术的进步,海水处理后用于生活、工业用水越发受到关注。19日,国家海洋局召开记者会,发布《2016年全国海水利用报告》。

会上记者了解到,香港当地家庭几乎都有两套供水系统,传统的自来水用来饮用,而海水被用来洁厕。“我们所说的节约用水,不单是省着用,更要做到物尽其用。”国家海洋局科技司司长曲探宙说。

据初步核算,截至2016年底,全国(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已建成海水淡化工程131个,产水规模118.81万吨/日,最大海水淡化工程规模为20万吨/日。

饮用品质:淡化海水品质比自来水要高

对老百姓而言,海水淡化还算得上一个新兴概念。人们对其技术手段不甚了解,对饮用淡化后的海水顾虑重重。例如,有传言认为淡化后的海水会缺少相应元素,长期饮用对人体健康不利。

对此曲探宙表示,水的化学式都是H2O,元素仅为氢氧。“饮用水不是营养液,你不能指望喝水来补充微量元素甚至是治疗疾病。”他介绍,我们所使用的自来水,同样也不是通过水库、地下水取过来就可以用的,也要经过净化处理。目前经过淡化处理后的海水,已经可以达到饮用标准,因此饮用淡化海水对人体是没有健康隐患的。

另外,记者注意到,目前我国的淡化海水不但达到饮用标准,并且其品质比一般自来水甚至更高。

国家海洋局淡化所所长李琳梅介绍称,目前淡化海水在工业领域主要应用于钢铁、造纸等高耗水行业,而这些行业用水对水质的要求很高,不能掺杂有金属离子,一般自来水是无法满足要求的。海水淡化过程中,金属离子被一并去除,可满足工业用水标准。同时,在会后她告诉记者,其实饮用淡化海水对人体没有不良影响。去除了金属离子,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水没那么硬’。这样反而更有利于让食物中的营养溶进其中,也不容易产生水垢。

发展现状:近七成淡化海水用于工业

除了海水淡化,海水利用还包括海水直接利用和海水化学资源利用。国家海洋局办公室主任、新闻发言人高忠文介绍,截至2016年底,全国海水淡化工程在沿海9省市分布,主要是在水资源严重短缺的沿海城市和海岛。北方以大规模的工业用海水淡化工程为主,主要集中在天津、山东、河北等地的电力、钢铁等高耗水行业;南方以民用海岛海水淡化工程居多,主要分布在浙江等地。

那么老百姓怎么才能方便地用到、喝到淡化海水?李琳梅回答记者的提问时表示,目前淡化海水仍未在居民中大范围普及,用于工业用水的工程规模约占总工程规模的66%。而像天津等一些地区,淡化海水是通过和自来水掺混的方式,走进了千家万户。

另外报告还指出,海水利用产业全年实现增加值15亿元,比上年增长6.8%,目前,全国已建成万吨级以上海水淡化工程36个。新发布标准15项,包括国家标准2项、行业标准12项,地方标准1项。据介绍,该局正在加快海水利用相关立法及标准制定工作。

高忠文表示,大力推进海水利用规模化发展对于节约保护水资源、发展海洋战略新兴产业、拓展蓝色经济空间具有重要意义。记者注意到,201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海洋局联合编制印发了《全国海水利用“十三五”规划》,并提出以“扩大海水利用规模”为主线。海水利用还先后被列入《“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全民节水行动计划》、《全国科技兴海规划(2016-2020年)》和《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等重要规划和行动计划中。

技术设备:已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目前,我国的海水利用程度并不高,其中一个被指摘较多的原因是成本偏高。发布会上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海水淡化的成本为5元-8元/吨。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成本偏高的问题?李琳梅作出了解释。

李琳梅介绍称,目前国际上被大规模商业应用的海水淡化技术为反渗透和低温多效两项。我国海水淡化技术研发起步于上世纪60年代,目前已经掌握上述两项最主流技术,相关技术指标已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并且有多套海水淡化装置出口国外。而5元-8元/吨的成本是否比国外更高,她表示这个问题不能简单而论。

李琳梅表示,上述成本其实分为两部分,一个是通过设备、技术手段进行淡化所产生的成本,另一个是前期的采水成本以及海水水质。“在淡化过程本身产生的成本方面,我们可以做到和国际接轨,水平相当。但采水难度大、海水水质没那么好所产生的成本,由于具体情况不一样是无法横向比较的。拿福建、海南一些水质优越的地方举例,我们的成本大概也就四块五。”

尽管如此,李琳梅也坦言,我国的海水淡化技术与国际前沿水平相比,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首先是基础研究相对薄弱,其次是缺少为自主技术提供验证试验的服务平台,无法为自主技术与国际产品提供比对性试验,以促进自主技术的不断改进与提升。再次是大规模的工程实践案例不多,工程经验积累相对国际同行要少,国际知名度与声誉还不够理想。

为此,李琳梅建议应积极推进大规模海水淡化应用,特别在沿海缺水城市与“一带一路”沿线城市的应用,推动自主技术的成果转化,培育创新型龙头企业。

(北青报记者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