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车两百公里去捞海肠,究竟有多香?

2024-07-12 00:27 来源:网络 点击:

驾车两百公里去捞海肠,究竟有多香?

赶海啦!赶海啦!你收到过来自大海的馈赠吗?据媒体报道,连日来,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高新区多片海滩退潮后,出现大量海肠、海蛎子、泸沽虾等海产品,吸引了很多人前来拾捡。更有网友不惜连夜开车200多公里、连夜赶到烟台来凑这波热闹。据说,有的人一晚上捞了上千斤的海肠,实现了“海鲜自由”。

这如同“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儿,也令许多外地网友十分羡慕。那么,问题来了,这海肠究竟是从哪儿来的呢?为什么会有这么多?

据了解,随着烟台海洋生态环境的持续向好,和受近期大风影响,海边涌上大量海鲜的事情也越来越多见。

来自烟台市海洋经济研究院研究员王力勇介绍说,2016年投放40万苗后,因为环境本身创造了比较好的水质和品种的自然量增加,“(出现大量海肠)属于正常现象”。

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教授陈舜胜推测,海鲜大量上岸可能有两点原因:

一是近日气温骤降,海肠、泸沽虾等海鲜对温度比较敏感,低温让其游动性变强,它们会从温度较低的水域向温度稍高的水域集体迁徙。

二是前几日大风天气,借助潮汐作用,这些迁徙中的泸沽虾、海肠等生物,随大浪直接留在了沙滩上。

(图片来源:烟台水母网)

看看,这一低头就有许多海肠在等待着你呀!

而且,这海肠市场价格还真不便宜呢!来自山东威海水产品市场分析师徐春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市场上,活海肠的价格一般在80~90元每公斤,这还是9月开海以后的价格。休渔期的海肠价格一度高达260~280元每公斤,这要是在岸边捞一晚上,海鲜自由不是梦呀!

嗯,

不过,也有不少网友质疑(酸哭了),海肠看上去这么“反人类”它能好吃吗?

海肠,学术界常用中文名为单环刺螠(yì),属于环节动物门/多毛纲/螠亚纲/螠目/刺螠科,主要分布于我国黄渤海,以及俄罗斯、日本、韩国等沿岸海域。胶东地区是我国海肠的最大产地。

海肠体为长圆筒形,肉红色,类似肠子,因而得名。成体海肠体长最长可至25厘米, 宽可达3厘米。

海肠在沿海的泥滩中营底栖生活,其洞穴呈U形。海肠是一种滤食性、渣食性动物,摄食器官是体前端圆锥状的吻,吻表皮密生纤毛,由纤毛摆动形成的水流将食物送入口中。海肠“不挑食”,单胞藻、小型浮游动物的幼体、有机碎屑等,只要是大小合适,它都来者不拒。

烟台市地处中纬度,位于山东半岛中部,濒临黄海与渤海之间,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变化和季风进退都比较明显。因受海洋调节,温度较温和,雨水较充沛。具有温度适中、空气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等气候特点。在海肠的生长繁殖季节,温度适宜,光照充足,有利于各种饵料生物的快速繁殖。适宜的气候条件为海肠的生存与生长提供了基础。

烟台的海肠肉质更为细嫩,口感柔滑,味道鲜美,富含多种矿物质,营养丰富,是高蛋白低脂肪的海鲜佳品。海肠的体内含有17种氨基酸,包括各种人体必需氨基酸。海肠中钙、钾含量高而钠含量低,利于预防高血压等疾病;还有丰富的镁、铁、锌等元素,而这些元素在儿童智能发育、参与机体代谢酶反应等方面有重要作用。有网友总结说,没吃过海肠的人,看到也许会觉得恶心,但吃过海肠的人,看到它只会流口水。

如果非要给它找个缺点,

可能就只有外形了。

“大风过后必有货”是烟台的俗语,近年来也屡屡应验。究其根源,是海洋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才有了大量海鲜涌向岸边,给了人们最好的回馈。

保护好自然环境,才会有持续惊喜。

王力勇表示,海肠资源量增加的直接原因是增殖放流,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生态环境保护得好,让海肠可以持续增产。

鲁东大学农学院水产养殖专业系主任、副教授房燕表示,优越的生长环境,让海肠苗种得以持续繁殖,同时,可以改善海区底质环境,改善的环境也更利于其持续增殖,是资源与环境良性循环的体现。

“此次海鲜纷纷上岸,无疑给烟台市民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带给我们深思的,是要尊重自然规律,保护好自然环境,这样才能持续收获大自然赠予的惊喜。”王力勇说。

最后,小编提醒大家,赶海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安全,发现有涨潮迹象及时上岸。捡拾的海鲜拿回家后要清洗干净,通过高温蒸熟、煮透后再食用,以免引发胃肠道不适。

部分资料来源:光明网、快科技、烟台水母网、齐鲁晚报

*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如遇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