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芙蓉区概况

2024-10-11 19:06 来源:网络 点击:

长沙市芙蓉区概况

芙蓉区隶属湖南省长沙市,介于东经111°53'~114°5'、北纬27°51'~28°40'之间。位长沙子城之东部,东以京广铁路复线与郊区为界;南以大古道巷、人民路折向艮岭上、妹子山与南区接壤;西以八角亭、黄兴路与西区为邻;北以中山路、八一路折向迎宾路终点、湖南宾馆后围墙至烈士公园湖边与北区相连,是湖南省省会长沙的中心城区,是湖南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信息的中心, 也是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密集度最高的地域。

湖南,古称芙蓉国,毛泽东主席曾有“芙蓉国里尽朝晖”的名句,芙蓉区因此而得名。1949年10月,长沙市人民政府设置城东区,成立城东区公所。1960年5月改设为天心阁人民公社,1961年9月复名为城东区,1968年9月改设为东区,1996年7月撤销东区,设立芙蓉区。

芙蓉区区域面积42.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7.58万人[1](2016年)[1],下辖13个街道,拥有马王堆西汉古墓、走马楼三国吴简等景点。[2]

2018年9月,《2018年中国百强区发展白皮书》发布,芙蓉区排第32名。

九曲浏阳河从芙蓉区蜿蜒而过。浏阳河又名浏渭河,原名浏水,浏, 清亮貌。因县邑位其北,“山之南,水之北,谓之阳”,故称浏阳。浏水又因浏阳市而名浏阳河。其源有二,叫大、小溪,分别出自大围山北麓和南坡。二溪在浏阳城东10公里处汇合,始称浏阳河。流经长沙县,至开福区马厂以南入湘江,全长234.8公里,流域面积4665平方公里。浏阳河十曲九弯,清波荡漾。两岸青山翠枝,紫霞丹花。

芙蓉区图册(8)

芙蓉区图册(8)

位置境域

长沙市芙蓉区地处长沙市东部窗口,省委、省军区等党政机关汇集于区内,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高度密集。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1°53'~114°5'、北纬27°51'~28°40'之间。位长沙子城之东部,东以京广铁路复线与郊区为界;南以大古道巷、人民路折向艮岭上、妹子山与南区接壤;西以八角亭、黄兴路与西区为邻;北以中山路、八一路折向迎宾路终点、湖南宾馆后围墙至烈士公园湖边与北区相连。芙蓉区总面积为42.8平方公里。[1]

气候

芙蓉区区域内降水充分。1988~2003年的年平均降水量约1500毫升。夏雨占全年总降水量的40%~70%。每年有长短不等的梅雨期。雨季一般在3~7月间,特别是6月(农历五月)份,境内及周边地区暴雨较多,降水较集中。年降水量最多的是1997年,达到1824.3毫米,为1909年以来第五个高值年。比历年平均值高35.13 %。年降水量最少的是2003年,为1135.8毫米,比历年平均值低24%。

区域内年平均日照约1200小时~1600小时。年日照时数最多的1992年,达到1645.4小时,比1988~2003年平均值高12%左右;年日照时数最少的1994年,仅有1260.4小时,比历年平均值低14%左右。

无霜期年平均约275天,霜期一般出现在11月至次年3月。

地形地貌

据地质考证,6亿年前,长沙芙蓉区还沉睡在一片汪洋大海中。2亿年前才结束海浸历史,显露出山地、丘岗,开始由沧海变桑田的历程。后来又经过几千万年地质运动,逐渐形成山地环绕、水系丰富的“长沙盆地”(亦称湘浏盆地)。长沙市芙蓉区正处在这块得天独厚的盆地的中心位置,地势平缓。长沙市东部由湘江带来的砂、粘土、砾石等堆积而成。

水文

浏阳河从芙蓉区蜿蜒而过,流经长沙县,至开福区马厂以南入湘江,全长234.8公里,流域面积4665平方公里。

芙蓉区的植被大多为人工培育。2003年,芙蓉城区范围内共有 绿地面积324.8万平方米,绿地率15.67%。绿化覆盖面积518.5万平方米, 绿化覆盖率19.5%。境内自然生长和栽培的树种近百种。百年以上的 古树名木72株。其中樟树59株、银杏1株、桂花1株、石楠1株、白桎1株、若楝4株、枫香4株、 广玉兰1株。韶山路与八一路交汇处东北角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幼儿园内,有一棵樟树,树龄510年左右,胸径2.4米,树高23米, 冠幅10米,是区内树龄最长、树杆最粗的古木。芙蓉区绿化委员会对辖区内古树名木均进行了建档登记和科学规范的管理维护,确保古树具有优良的生长环境。韭菜园路口五一大道上有一棵白果树,五一大道几经改造施工,均绕树而过。

芙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