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我之名 守护汉字

2024-12-25 16:44 来源:网络 点击:

以我之名 守护汉字

汉字,也称中文,与汉语相对应的文字,由4300年前黄帝的史官仓颉所发明,在古文献中被称为“书”、“书契”,到了汉代才有了“汉字”一词,用于指称中国汉族文字。

汉字是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也是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的文字,中国历代皆以汉字为主要官方文字。汉字在古代已发展至高度完备的水准,不单中国使用,在很长时期内还充当东亚地区唯一的国际交流文字,20世纪前都是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琉球等国家官方的书面规范文字,东亚诸国都有一定程度地自行创制汉字。

殷墟甲骨文更早、与文字起源有关的出土资料。贾湖刻符经碳14物理测定,距今约7762年(±128年)历史;还有七千年前的双墩刻符、六千年前的半坡陶符、五千多年前青墩遗址刻符、连字成句的庄桥坟遗址文字、大汶口陶尊符号、尧舜时代的陶寺遗址朱文、夏墟的水书。早期的骨刻文就是丰富的文字系统,后期的属于初步成熟阶段。这些考古发现可能是汉字起源的重要线索,也可能是各种文字发展的不同源流。

20世纪80年代初,在河南登封夏文化遗址发掘出的陶器上,发现了更完备的文字。这是被学者们确认的迄今为止我国有确切时代的最早的文字。

汉字的数量并没有准确数字,大约将近十万个,日常所使用的汉字只有几千字。据统计,1000个常用字能覆盖约92%的书面资料,2000字可覆盖98%以上,3000字则已到99%,简体与繁体的统计结果相差不大。

关于汉字的数量,根据古代的字书和词书的记载,可以看出其发展情况。

秦代的《仓颉》、《博学》、《爰历》三篇共有3300字;

汉代扬雄作《训纂篇》有5340字,

许慎作《说文解字》有9353字了;

晋吕忱作《字林》有12824字,

后魏杨承庆作《字统》有13734字,

南朝时顾野王所撰的《玉篇》据记载共收16917字,在此基础上修订的《大广益会玉篇》则据说有22726字;

唐代孙强增字本《玉篇》有22561字。

宋代司马光修《类篇》多至31319字,宋朝官修的《集韵》中收字53525个,曾经是收字最多的一部书;

清代《康熙字典》有47000多字了;

1915年欧阳博存等编著的《中华大字典》有48000多字;

1959年日本诸桥辙次主编的《大汉和辞典》有49964字;

1971年张其昀主编的《中文大辞典》有49888字;

1990年徐仲舒主编的《汉语大字典》有54678字;

1994年冷玉龙等编著的《中华字海》有85000字。台湾地区教育主管机关编撰的《异体字字典》第五版,内容含正字与异体字,共106230字,是收录最多汉字的字典。

可是随着电脑、网络等电子产品的普及,人们手写汉字的机会越来越少,提笔忘字的几率越来越大,提笔忘字这并不是一个小问题,这个现象的背后是现代科技发展、生活方式对文化传承的冲击与文化传承的危机,我们都不曾想过某一刻我们的后代可能不再会书写汉字、不再会用正确的语法阅读文章,当说客(shui ke)变成了说客(shuo ke)、当给予(ji yu)变成给予(gei yu)、当坐骑(zuo ji)变成坐骑(zuo qi)、确凿(que zuo)变成确凿(que zao)真的不知道这是时代的与时俱进还是一种可能走向深渊的方向。一个民族的灭亡,并不是这个民族的人全部死掉了,而是在这个民族的人身上不再存在本民族独特的文化了。

文化是一个民族根,文字是其具象表现的重要形式,文化是应该与时俱进,但是方向的把握比改变的动作更为重要,希望我们不仅仅是汉字的使用者,我们更是文字的守护者、文化的捍卫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