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床,如何叫醒沉睡的市场?

2024-03-23 16:06 来源:网络 点击:

智能床,如何叫醒沉睡的市场?

「睡不着」这件事,对于现代人来说肯定不陌生。每天早出晚归,虽然身体很劳累,但紧张的精神状态,却总是让人辗转难眠。

根据《中国睡眠研究报告 2023》显示,调查中 47.8% 受访者的睡眠不足 7 小时。八成受访者存在各式各样的睡眠困扰,以 85 后、90 后和 95 后最为高发。其中,眠浅易醒是最为普遍的睡眠问题。梦多、醒后疲惫等均超过三成,有失眠和入睡障碍者也接近三成。

睡眠问题正在成为整个社会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而承载人们睡眠的床,也成为了智能家居行业新的焦点。

图片来源:AI 生成

还没睡醒的生意

相比于每个人从小睡到大的传统床,「智能床」具有更丰富的功能性。简单来说,智能床是一种依托电机驱动,通过传感器进行监测,对用户的睡眠、打鼾等活动做出辅助的产品。

智能床最早出现于上世纪末,主要结构除了传统的床架、床围、床板、床头外,还配置了电机,从而实现睡姿调节、睡眠监测、放松按摩等功能,目前售价普遍在 2 万元以上。

根据《中国智能床市场现状深度研究与投资战略调研报告(2023-2030 年)》数据显示,2022 年全球智能床行业市场规模约为 52.07 亿美元,较上年同比增长 13.37%。

目前北美地区是全球智能床的最大消费国,占比高达 44%,渗透率约为 14%,年销量约在 400 万张左右。随后亚太地区占比 22%,欧洲地区占比为 17%。值得一体的是,中国地区智能床渗透率仅为 0.2%,每年销量大约在 10 万张左右,市场认知不足使得行业存在非常广阔的提升空间。

具体到国内市场,受益于整体消费结构改变及老龄人口增多,国内智能床行业正在快速发展,市场规模呈现增长态势。2021 年中国智能床市场规模为 24.07 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 10.56%;2022 年中国智能床市场规模为 26.42 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 9.76%。

图片来源:智研咨询

目前国内智能床集中程度较高,头部企业包括麒盛科技、匠心家居、趣睡科技、梦百合家居等。其中麒盛科技生产的智能床,在 2022 年北京冬奥会时依靠短视频平台出圈,推动了人们对于智能床这一产品的认知。

据麒盛科技介绍,当时奥运同款床的上半年国内收到的线上订单为 3048.60 万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长 228.54%。目前该公司的智能床产品年销量达 150 万套,覆盖 52 个国家和地区,占到了北美市场 30% 左右的市场份额,以及球智能床市场份额的 14%。

麒盛科技董事长唐国海认为,美国一年售出的床数量大约为 3000 万张,而中国每年床的需求量是 4500 万张,市场容量足够大。一个全新的品类需要较长的市场准备时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富裕程度不断提升,价格已不是最重要的因素。

目前行业有两大痛点,一是消费者对于整个品类的认知度还是不高,二是智能床是一个耐用消费品,消费者购买时需要体验,但布局不足。舒福德正在补体验渠道不足的短板,但不会走传统家居企业走的路子,而是线上线下融合的新零售路线,全渠道布局。

舒福德总经理姚荣君表示,舒福德除了公司开设的直营门店,也会借助经销商的力量铺设渠道,目前全国门店已超 100 家,预计 24 年底突破 300 家。目前有 55% 门店实现当月盈利,83% 的门店实现次月盈利,此前北京居然之家年销超过千万,这是传统床行业难以实现的。

会动的床,睡得香?

3 月 18 日,麒盛科技旗下面向中国市场的品牌舒福德,发布了全新升级的智能床产品。针对如今普遍存在的睡前难入睡问题,舒福德智能床提供了支持定制的一键入眠的功能,可以自定义按摩力度与入睡角度,帮助缩短用户入睡时间。针对用户可能存在的打鼾问题,舒福德智能床可根据打鼾程度轻重,智能匹配不同打鼾干预角度,在强灵敏度模式下,可用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患者。

钛媒体 App 拍摄

据舒福德介绍,一健减鼾功能可使 61.67% 的阻塞型呼吸暂停患者血氧水平提升:平均每小时氧减事件发生次数平均 30.13%。可使 48.33% 的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患者睡眠期间低血氧症得到改善:最低血氧是升 5.82%。

姚荣君表示,就像当初特斯拉对传统油车的冲击、苹果对诺基亚的迭代。智能与便捷,是势不可挡的。传统床都是人去适应床,但智能床是要让睡眠的问题在睡眠中得到解决。睡前难入睡,舒福德的一键入眠功能平均可以缩短 55% 的入睡时间;睡中鼾声大,一键减鼾功能可以自动化干预,不吵醒枕边人;睡后则可以让用户实时获取睡眠报告,早早察知异常。

为了实现更加智能化的体验,麒盛科技近年来也在不断提高研发投入。旗下已有数据研究院、电动床研究院、企业创新研究院,这 3 大研究院一年花费占整个销售额的 4.5%。与嘉兴秀洲区所规划建设的 " 中国睡谷 " 总计计划投资 37 亿元,前不久正式投入第三期工程,三期项目总投资 11.5 亿元,将年产 100 万套传感器和 24000 张电动床,通过设计、测试、生产、实验等环节,为大规模开展数字化产品生产做好准备。(本文首发钛媒体 App 作者 / 吴泓磊 编辑 / 钟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