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中央曝光,地铁狂飙时代落幕!
被中央曝光,地铁狂飙时代落幕!
各大城市的地铁,最近迎来了一波集体 " 上新 " 潮。
2023 年 12 月 27 日,深圳地铁 8 号线二期正式开通运营;
2023 年 12 月 28 日,天津地铁 11 号线一期东段正式开通运营;
2023 年 12 月 28 日,广州地铁 5 号线东延段、7 号线二期正式开通;
2023 年 12 月 30 日,北京地铁 17 号线北段、16 号线剩余段、11 号线西段剩余段 " 三线齐发 ",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达 836 公里,超过上海跃居全国第一 ……
每年的年底,都是地铁新线路密集开通的窗口期,各城市的运营里程排名,也会随之来一次洗牌。但在地铁狂飙突进的浪潮之下,不是所有的城市,都能收获好消息。
这两天,有关部门通报三起形式主义典型问题,其中一起是甘肃省天水市盲目举债上马 " 有轨电车 " 项目造成巨大资金浪费。
有人欢喜有人忧的背后,地铁大跃进的黄金时代告一段落,越来越多产业薄弱、人口外流、财政紧张的城市,地铁梦正在破碎。
地铁投入大也阻挡不了各城市野心
项目赶在年终收尾,这是工程建设领域的常态。2023 年又是一些城市上一轮轨道交通规划周期的结尾,之前密集赶工现在到了完工阶段,所以年底有大量的新线路开通,全国的地铁运营里程,也迎来再度刷新。
官方数据显示,截止到 2023 年年底,全国共有 55 个城市(含县级市)开通地铁等轨道交通,其中 7 城运营里程超过 500 公里。至此,全国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突破 1 万公里。
如果将时间拉长,对地方疯狂建地铁的基建速度,可能还会有一个更直观的认知。
以深圳为例,2004 年 12 月 28 日地铁 1 号线开通,这座年轻的城市才正式进入地铁城市的行列。而到 2023 年,深圳已经开通运营线路共 16 条,同时还有 15 条线路正在建设之中。
都知道地铁建设投入大,但这阻挡不了各城市的野心。
在区域经济领域,给城市的地铁运营里程进行排名,是一个经久不衰的热门话题。" 地铁第 × 城 " 的称号,更是常常出现在地方官媒的表述中。运营里程的高下较量,似乎不只是网友热衷,地方政府多少也会有所在意。
所以我们看到,经济更发达、财力更雄厚的大城市,在疯狂建地铁,一些中小城市也在抢着上马。
有的达不到地铁建设审批门槛,就投机取巧,采用一些变通手段,用其他门槛更低的轨道交通形式变相替代地铁。以前面提到的甘肃天水为例,建不了地铁,就搞 " 有轨电车 ",想方设法搭上车。
地铁等轨道交通工具,准时、快速、运量大,对地方交通会有较大提升。不过,地方热衷于投入巨大人力物力建地铁,主要还是希望通过地铁来拉动经济增长。比如,可以拉动固投,可以提升沿线的地价,吸引产业和人口导入。
在以往的新闻中,我们会看到一些地铁站点,设在荒无人烟的地方,没过几年,周边变成了繁华的都市。地铁网络的扩张,和城市的产业、人口的扩张是相辅相成的,它是 " 摊大饼 " 的重要工具。
地铁建设审批越来越严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曾经提到过一个数据:每投 1 亿元地铁建设资金,就可拉动约 2.6 亿元的 GDP 增长。
但如果算长远账,建地铁和拉动经济增长,并不是必然的因果关系。地铁毕竟是非常烧钱的大型基建,如果超出经济实力盲目上马,反而可能恶化地方财政,加剧债务压力,挤压民生领域的支出。
所以,针对一些城市过度超前、盲目举债建地铁的问题,2018 年发布的轨道交通建设 "52 号文 ",大幅提升了地铁建设的审批门槛—— GDP3000 亿元以上、市区人口 300 万以上、地方一般预算收入 300 亿以上。
在地铁建设上,审批越来越严,越来越讲究投资效益,这是形势使然,也是地铁狂热后遗症凸显后的必要纠正。
很多中小城市的民众,都希望自己的城市能开通地铁,但其实地铁的烧钱程度,超过很多人的想象。
结合各地的投资规划来看,地铁线路每公里的造价,基本上已经达到了七八亿元的水平,部分线路的每公里造价,甚至要突破十亿元。一条地铁线,动辄几十亿、上百亿,有多少城市能够吃得消?
而且注意,地铁前期建设耗资不菲,后期维护更是一笔巨大开销。但由于地铁有公共属性,不可能定一个高票价,这就意味着地铁线路开通运营之后,地方政府每年还得掏钱补贴。
2022 年的官方数据显示,全国城轨交通平均每人次公里运营收入 0.73 元,而运营成本达到 1.49 元,等于是地铁线路越多,亏得越多。
也正因如此,各地的轨道交通企业,几乎都背负着沉重的债务——在扣除财政补贴之后,只有深圳、武汉等寥寥几个城市的地铁,能够实现盈利。它们能盈利主要还不是靠卖票,而是靠投资或者物业租赁。
地铁毕竟是公共工程,亏钱也就罢了,更扎心的是,有的城市的地铁,客流量还达不到规划时的预期。
按照 "52 号文 ",拟建地铁、轻轨线路初期客运强度,分别不能低于每日每公里 0.7 万人次、0.4 万人次。然而以 2022 年的数据为例,对比这一指标,基本上有半数以上的城市,客流强度是不达标的。
尤其是像最近通报的甘肃天水,2020 年 5 月 1 日开通有轨电车,年运载乘客只有 80 万人次左右,收入 160 万元。在约 4000 万元的年运营成本面前,这点收入可谓杯水车薪。
甘肃天水的案例,是中小城市轨道交通大跃进后遗症的一个缩影。
地铁这种交通工具,只有密织成网,换乘便利,才能发挥更大的运力,但中小城市往往财力不够,最终掏空钱包搞出一两条线路来,钱花出去了,却达不到预期的运输效率,最终沦为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
地铁建设的宽松时期已经结束
对于地铁建设,尽管各大城市热情高涨,并且还在规划着更有野心的历程目标,但这已经是审批从严的结果了。如果没有上一轮的及时收紧,地方投资建设地铁的疯狂程度,可能还会更夸张一些。
而长远来看,地铁建设的宽松时期已经结束," 降温潮 " 不可避免地到来。
一方面,经过前几轮规划的狂飙突进后,大中城市的地铁网络,基本有了雏形,继续大规模开新线的必要性下降。
另一方面,和地铁紧密捆绑的房地产行业出现下行,财政、债务压力下,地方没有多少大手大脚举债花钱的底气了,它们必须更慎重地评估投资效率,权衡地铁建设的庞大综合开销。
所以我们看到,不少城市公布的最新地铁规划,相较于最初版本,都出现了大幅缩水的情况。
2022 年 11 月,杭州获批的地铁四期规划,和最初版本相比被砍将近一半;就连财力相对更雄厚的一线城市深圳,2023 年公布的地铁五期规划,和之前的方案相比,也删减掉了 4 条线路。
一线城市的地铁建设都在收紧,二三线城市就更不用说了。
2022 年,有网友询问,潍坊是否符合建地铁条件?潍坊市交通局回复称," 国家发改委仍不受理一般地级市首轮建设规划 "。
这意味着,之前没有开通地铁的普通地级市,除非城市的财政、城区人口规模大幅提升,否则在短期之内,将和地铁暂时无缘了。
建不成地铁,搞轻轨等其他轨道交通制式,行不行?
事实上,这一条变相建地铁的漏洞,也正在被堵上。发改委之前曾明确要求,规范城际、市域(郊)铁路发展,严禁变相建设地铁、轻轨。
地铁梦的破灭,可能会让一些地方的民众倍感失落,但浇灭中小城市盲目上马的热情,并不是坏事。
去年,昆明地铁拖欠员工工资的话题,曾引发广泛关注。投资建地铁,终究不是花小钱,在庞大的建设和运营支出面前,哪怕是省会城市,也未必能够完全吃得消。
所以,少一些投资冲动,少一些过度基建,把钱花在刀刃上,才是造福民众,地方才能获得长远发展。
文章来源:冰川思享号 作者:熊志
-
- 从滴灌通,看到服务小微的金融创新
-
2024-01-20 05:16:16
-
- “去图化”自动驾驶,是翻越山丘还是海市蜃楼?
-
2024-01-20 05:14:00
-
- 腾讯与字节:建墙不成,拆墙互补
-
2024-01-20 05:11:44
-
- 创新药上演“出海潮”,海外巨头加大投资
-
2024-01-20 05:09:28
-
- 考公背后,这些公司是怎么闷声发财的
-
2024-01-19 06:09:17
-
- 或降低对毒品防范心理!警惕“鼻吸能量棒”背后风险
-
2024-01-19 06:07:02
-
- 当哈药六厂变成网红打卡地:争议的药厂,突围的哈尔滨
-
2024-01-19 06:04:46
-
- 求求各地文旅局不要瞎折腾了
-
2024-01-19 06:02:30
-
- 1天发39条宣传视频“抢客”,河南文旅为何着急?
-
2024-01-19 06:00:14
-
- 钉钉开始“向下管理”
-
2024-01-19 05:57:58
-
- 极致利用云资源,小红书技术降本之路
-
2024-01-19 05:55:42
-
- 跨国医药集团在华大变局
-
2024-01-19 05:53:27
-
- 餐饮创业,不再欢迎穷人
-
2024-01-19 05:51:11
-
- “直板+折叠”双拳出击,VO荣米“围剿”苹果
-
2024-01-19 05:48:55
-
- 月入三四万!不少95后加入:面子不值钱!评论区吵翻
-
2024-01-17 00:38:32
-
- 2023年教育行业,融资的钱都去哪了?
-
2024-01-17 00:36:15
-
- 价格差5倍 樱桃和车厘子有什么区别?价高并非更营养
-
2024-01-17 00:33:59
-
- 90后小伙干瓦工日薪两千元,7年间从负债到买上一套房
-
2024-01-17 00:31:42
-
- “高烧不退”的户外热,熄火的运动鞋
-
2024-01-17 00:29:26
-
- 2024年,“高端化”还是传统鞋服的良药吗?
-
2024-01-17 00:2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