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低价药”为啥不能买?上海公安局用20多吨查扣药揭秘

2024-06-19 07:42 来源:网络 点击:

“超低价药”为啥不能买?上海公安局用20多吨查扣药揭秘

出品 | 虎嗅医疗组

作者 | 陈广晶

编辑 | 苗正卿

头图 | 视觉中国

20 多吨药砸开一条隐秘黑色产业链。

在医院附近、隐蔽的小胡同,人们常常会看到 " 高价回收 " 的牌子,除了名烟、名酒,医保药也是收购目标。这些药品都去哪儿了?现在答案有了。

就在 6 月 13 日,上海市公安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其打击医保诈骗犯罪专项行动结果:摧毁 9 个诈骗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 200 多人,查扣药品 20 多吨。

更多公开细节显示,从定点医院、定点药店开出的药品,犯罪团伙以市场价两成的价格收进来,再以市场价五六成的价格销往外省市。很多特药、慢病用药的报销比例都在 90% 左右,加价后的价格仍然远低于市场价。

根据此前报道,这类 " 超低价药 " 在零售药店、网络、微商等渠道,都有很大销量。

2022 年到今年年初被查获之时,有团伙已经向外发出 700 多批药物,总重量近 30 吨。这个团伙只有四五十个犯罪嫌疑人,已经形成了 " 收卡 - 医保开药 - 收药 - 销售给医药机构 - 购药患者 " 的商业闭环。这还只是上海市在过去几个月内打掉的 9 个团伙中的一个。

更早些时候,央视《焦点访谈》栏目曝光的一起类似案件涉案金额已高达 2 亿元。

这种从医保定点机构开出,又被转卖到零售市场的药品,被称为 " 回流药 "。这类行为存在已久,近年来在医保部门打击欺诈骗保趋严的过程中,这条隐秘黑色产业链也逐渐曝光在大众视野。

客观来说,对于需要常年用药的慢病患者来说,如果没有医保基金支持,确实经济压力很大。加之近年来消费降级已成常态,这些都促使很多人选择了来路不明的超低价药品。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药品与普通商品不同,贸然买来路不明的药品所付出的代价,很可能远远高于省下来的药费。

多少父母被盯上了

长期以来,医保基金被称为 " 唐僧肉 "。这一比喻背后,药厂、药商、医院、患者,往往是利益共同体,在医保管理较为粗放的阶段,骗保、套保的行为屡见不鲜,除了用医保基金买米面粮油,从医院开出药来转手卖给 " 高价回收 " 的摊贩也很常见。

在新的 " 回流药 " 产业链中,这些诈骗团伙已经不再满足于等着药品上门,而是主动出击找到参保人,以 " 兼职赚钱 "" 免费体检 " 等方式骗来医保卡,到医院刷卡超额配药,用 " 蚂蚁搬家 " 的方式,积少成多后再集中卖出。

从今年破获的案件看,相比以往他们的策略又略有不同。前几年,诈骗团伙倾向于找年轻人 " 收卡 ",因为他们很少生病,医保卡一般都是闲置的,所以乐于借出赚点外快。

随着国家医保局监管逐渐转向精细化,集采、医保谈判等新政也都相继落地," 回流药 " 的市场逐渐集中到了很多公立医院无法开出的进口 " 品牌药 " 上。这些药多为高血压等慢病,年轻人的卡几乎无法开出,老年人也就成了犯罪团伙的新目标。他们常在各大医院接触不同病人,从中发展下线。

上海市公安局官方微信公众号 " 警民直通车上海 " 公布出来的信息显示,某团伙的王某、陈某曾多次指挥老人去医院多开、虚开药品,再 " 高价 " 收购这些药品、转卖出去。被抓获时,这伙人手里握着 105 张医保卡,有 1 万多盒各类药品,俨然是在从定点医院、药店进货的架势了。

在 2020 年曝光的发生在黑龙江的一起案件中,执法人员查扣了 238 种 " 回流药 ",基本都是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用药,降胆固醇的畅销药 " 立普妥 "(辉瑞的阿托伐他汀钙片)就是其中典型。

在这起案件中,涉案人员通过微信群将这些 " 回流药 " 卖给 " 中间商 "。" 中间商 " 伪装成药品销售公司,再由销售人员推销给零售药店。事发时,长期与其保持药品来往的中小药店多达 3000 多家。这笔生意利润也相当丰厚。据办案民警所说,这个 " 中间商 " 仅用了 5 年时间就已经身价千万了。

在药品集采降价后,由于各地中选品种价格不同,跨省市倒卖药品也时有发生。

比如降糖药 " 拜糖苹 "(拜耳的阿卡波糖)在集采中选地区每盒价格才 5 块多,还不到未中选地区的十分之一,一度成为跨区域 " 带货 " 的明星产品。另据江西南昌警方公开的消息,降压药拜新同(拜耳的硝苯地平)、立普妥等,也是常被倒卖的医保药。

在这个过程中,虽然医保基金有大量资金流失,表面上是主要受害方,但是实际上,被骗走医保卡的,以及最后买入并吃下 " 回流药 " 的,以及医保基金紧张而无法得到充分保障的,都是老年人。回顾整个 " 回流药 " 产业链,老年人才是最大受害者,而他们拿到的利益却是微乎其微的。

如果不能清晰认识到这一点,不要参与其中,就还会有更多老人,包括父母、亲人,也包括我们自己的健康、合法权益会蒙受损失。

来自:视觉中国

不可因小失大

事实上,购买 " 超低价 " 药品的危害比想象中更大。

根据国家医保局公开提醒大众时所说," 回流药 " 主要危害有四点:一是 " 假药 " 害人,二是 " 过期药 " 误人,三是 " 错药 " 杀人,四是 " 骗保 " 坑人。相比之下,对医保基金的伤害,还远不是最严重的。

药品是特殊商品,在中国的监管规范下,是不允许二次销售的。究其原因,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脱离既定的流通渠道以后,这些药品的安全有效性已经没有保障了。

首先,药品中间环节失控了。很多药品对运输、储存都有严格的规范,比如有的需要冷链运输,有的需要避光、避湿储存等,如果操作不当很可能会使药品变质,轻则无效,重则还会有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风险。

比如:根据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的药学专家撰文,部分抗菌药,如头孢呋辛酯(含 β - 内酰胺环)在高湿环境会不稳定,可发生降解反应;在高温条件下,还可能与包装材料聚偏二氯乙烯发生反应。其他药物,如:降压的缬沙坦胶囊、替米沙坦片,胃药兰索拉唑肠溶片,降糖药阿卡波糖片等也都不稳定,对储存条件有要求。

前述提到,犯罪团伙倒卖的医保药品主要是老年人常用的降糖药、降压药,以及常用的胃药、感冒药等。从上海市公安局透露的信息看,查扣的药品中就有布洛芬混悬液、阿莫西林胶囊、胰岛素等需要在特定环境中保存的。而现场药物放置却非常随意,为了降低成本就只用蛇皮袋简单打包了事。

在其他案例中,还有将胰岛素等需要冷藏的药品直接置于阳光直射之下的情况。

其次,药品很可能就 " 张冠李戴 " 了。可以看到,很多 " 高价回收 " 的摊位不仅收药品,也收空药盒。有时候药品没能及时卖出去,已经过了保质期,就会被装进新药盒里继续销售。

第三,为了谋取更高的利润,还有药贩子借机卖假药或者把假药放进真药盒里,让购买者难辨真假。还有药贩子在重新组装 " 回流药 " 的过程中,将药品、剂量装错,威胁患者生命。

这种情况在很多私下转让中也可能出现。比如:广西柳州新闻频道曾经报道过一个案例,一名尿毒症患者服用醋酸钙降磷片后中毒住院了,而她吃的药品,就是为了缓解经济压力从病友手里买来的,后来才发现对方发错了药。

此外,有人多开、虚开药品,就会导致一些真正需要药品的患者买不到药,这也是对医疗资源的浪费。而且药贩子们卖出的超低价格也在扰乱正常的市场秩序,在以往的案例中,就有遭药企举报而被查处的先例。

当然,现在想继续维持 " 回流药 " 的产业链也不容易了。2022 年 6 月份,全国统一医保信息平台已经建成了,很多 " 回流药 " 的案件,最初就是从这个平台上发现异常,才顺藤摸瓜,最终侦破的。药监部门也在用 " 追溯码 " 等科技手段来监督 " 回流药 " 了。

同时,对 " 回流药 " 的处罚力度也在加码。就在今年 2 月份,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的联合发文,已经将利用医保骗保购药等行为纳入 " 诈骗罪 " 范围了。

对于大众来说,不参与到骗保中,尽量不购买来历不明的超低价药品,也是保护自己、保护他人的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