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信人寿43亿巨亏的背后
建信人寿43亿巨亏的背后
5 年期 LPR" 超预期 " 迎来史上最大降幅后,银行股随之抬升,号称 " 宇宙第二大行 " 的建设银行,最高市值更是逼近 1.8 万亿,创上市以来新高。
但建行的 " 亲儿子 ",建信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 建信人寿 ")却遭遇保费和利润的双双下滑。
最新发布的偿付能力报告显示:2023 年,建信人寿保险业务收入 397.13 亿元,比 2022 年下降超百亿。保费收缩的同时,亏损也在上升,继 2022 年亏损 12.19 亿元后,2023 年亏损 42.99 亿元。
42.99 亿,相当于亏掉了建信人寿 2016 年以来的利润总和,也是建行入主以来,史上最大亏损。
创纪录的亏损不排除一些客观因素。2023 年,监管要求保险业落实新会计准则,导致准备金折现率计算方式发生变化。再加上当下的利率环境,部分险企会计利润深受影响。
以股市为代表的投资市场波动,也使得很多保险公司利润所倚赖的投资回报率并不理想。2023 年,建信人寿的投资回报率是 2.61% ——还算差强人意,但要知道的是,其过去三年平均投资收益率是 5.03%。
何况," 银保合作 " 本身就是个牢固的利益联盟,银行需要代销保险的利润,保险也需要银行的营销和客户资源。让市场不解的是,背靠母行 " 大树 ",建信人寿规模、利润双降背后的逻辑到底是什么?
警钟敲响,核心高管 " 换防 "
建信人寿总部位于上海,前身是太平洋安泰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 太平洋安泰 "),成立于 1998 年,由太保集团和荷兰国际集团(ING)联合组建。
2009 年,原保监会发布《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要求同一股东不得控制两家同类业务的保险公司,叫停险企 " 双牌照 "。太保集团和 ING 都存在 " 双牌照 " 问题,故而丢车保帅,开始为太平洋安泰寻找买家。
彼时," 银保合作 " 风生水起,正在寻找一张保险牌照的建行,无疑是一位有实力的买家。
经过两年的谈判、运作,建行买下 ING 持有的太平洋安泰全部 50% 股权;同时,牵头联合投标团,又一举拿下太保集团持有的另外 50% 股权。
2011 年 6 月,前述两项交易完成交割,建行成为持股 51% 的绝对大股东。当年 7 月,太平洋安泰正式更名建信人寿,成为 " 四大行 " 控股的首家人寿保险公司。
这为建信人寿规模增长,按下了加速键。2009 年,太平洋安泰的保险业务收入还为 6.1 亿元。到了建行正式入主之后的 2012 年,建信人寿的这个数字达到了 58.7 亿元。
此后几年,数字持续攀升,多次排在银行系保险公司的榜首。2022 年,建信人寿的保险业务收入达到峰值 500.16 亿元。这是太平洋安泰时代不敢想象的规模,但也无疑埋下了 " 野蛮生长 " 的隐患。
就在创纪录的 2022 年,问题暴露了。规模增长还在继续,利润却没有保住—— 2022 年,建信人寿更名后首次亏损。
这为建信人寿敲响了警钟,人事上的 " 换防 " 开始启动。
2022 年 12 月 29 日,建信人寿发布公告称,董事长谢瑞平 " 因工作安排 " 请辞。
接班者为建行的 " 封疆大吏 " ——上海分行党委书记、行长林顺辉。2023 年 2 月,林顺辉出任建信人寿党委书记。9 月,经监管批准,林顺辉正式出任建信人寿董事长。11 月,建信人寿董事会换届。
作为建信人寿的 " 钱袋子 ",建信保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 建信保险资管 ")人事亦在这段时间密集调整。
2023 年 3 月 13 日,建信保险资管同一天公告:兼任董事长的谢瑞平、监事长何银请辞,林顺辉出任董事长。5 月,担任建信保险资管总经理近五年的黄金华卸任退休,继任者为 "75 后 " 杨雪梅。
杨雪梅也是老建行人,2000 年参加工作,先后在建行总行审计部、房地产金融业务部、住房金融与个人信贷部、投资银行部任职。在出任建信保险资管总经理之前,担任建行总行投资银行部资深副经理。
核心高管 " 换防 ",干部年轻化,这都是试图改变经营风格的标志性举措。当然,这绝非建信人寿层面自己能够做出的决策。
在人事集中变动的 2023 年,建信人寿保险业务收入一改之前的持续增长之势,从 2022 年的 500.16 亿元,降至 2023 年的 397.13 亿元,降幅超过 20%。这种急转弯,也绝非单纯的市场现象。
爱也渠道,痛也渠道
很显然,在 2022 年亏损的警钟敲响之后," 班子 " 调整的同时,建信保险、甚至建行层面,已经开始试图去解开症结。
如何去解?对于银行系保险公司而言," 渠道革命 " 肯定是个伪命题。
数据上看,建信人寿的渠道集中非常明显。年报显示,2022 年,建信人寿原保费收入前五的产品,主要销售渠道全部为 " 银行代理 "。这五大产品,合并保费收入 407.21 亿元,占保险业务收入的 81.4%。
站在整个建行的角度看,保险业务对于银行的战略地位也在不断凸显。
特别是近年来,利率市场、信贷市场、投资市场的持续波动,理财、基金等业务增长动能放缓,保险成为在一定程度上存有 " 刚兑 " 属性的产品,保险代销业务对于银行利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即便对于财大气粗的建行而言,也不例外。这也正是建行在建信人寿人事布局上落子 " 封疆大吏 " 的重要原因。
站在建信人寿的角度,其发展、壮大,本身就生于建行巨大的渠道网络、客户资源之上。何况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下," 蓄转保险 " 的银行渠道依然是非常有效。
但即便是 " 亲生 " 的母行,银行渠道的有效性,还有个重要的前提,那就是保险产品本身要具有 " 竞争力 "。既要保证渠道层面给银行、客户经理的佣金有吸引力,又要保证能给客户下定决心的理由,在赔付、到期返还等产品条款方面优势:能够下单,又不会退保。
保险已经是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建信人寿是 " 国字头 ",相对很多中小保险公司而言,有着弥足珍贵的信用背书。但在产品方面,也必须直面包括 " 老六家 "(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太保寿险、泰康人寿、太平人寿、新华保险)、国际大型险企在内的行业巨头,以及其他同样有信用背书的银行系保险公司的竞争。
对保险产品 " 竞争力 " 追求,也让一些所谓的 " 明星 " 产品,占据了巨大的销售比重。
从 2022 年的数据看,其 " 建信龙生鸿瑞 3 号两全保险(分红型)" 一款产品,就创造了 208.67 亿元的保费收入,占当年保险业务收入 41.7% ——对于保险公司而言,这不算是好的现象。
靠银行渠道推明星产品,用更好的条款吸引客户趸交(一次交清保险费),这是银行系保险公司 " 冲规模 " 的常规打法,也是建信保险的 " 舒适区 "。但这同时也意味着更高的成本:佣金成本,长期的保费返还、赔付成本。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在行业都在落实新会计准则,都面临波动回报不佳的环境时,为什么建信人寿 2023 年亏损的规模到了数十亿元的级别——依托低价值、快返还、赔付宽、趸交、销售相对简单的产品是冲规模的利器,但也带来了相对高成本、高风险的 " 后遗症 "。
随着规模的积累,这些成本也会不断被累加、放大。特别是对于人寿保险这样的长期产品,风险其实是相对后置的。换句话说,如果市场持续低迷,保险公司投资收益能否在多年后持续覆盖已经卖出的高成本产品?
断臂求生?增速回调给新 " 班子 " 留出空间
在宏观经济的相对下行周期,建信人寿还要承接、化解先前积累的巨大规模带来的惯性,风险也更容易暴露。
核心偿付能力的数据,也从侧面印证了这一点。
建信人寿最新的偿付能力报告显示,2023 年四季度末,其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 95%;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 174%。2023 年 9 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关于优化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标准的通知》,这已经是放宽了计算原则后的数字。
根据原银保监会发布的《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管理规定》,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低于 60% 或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低于 120% 的保险公司,就要被列为重点核查对象。
建信人寿在安全线内,但不足 100% 的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并不算个宽裕的数字。以同为银行系的保险公司工银安盛人寿为例,这两个数字是 133% 和 196%。再看建信人寿前股东太平系的太平人寿,2023 年三季度这两个数字是 133.97% 和 212.69%。
长期来看,亏损或许只是一个插曲,更关键的问题在于增长模式的选择。2023 年的业务收入锐减 20%,表面上看,似乎是一种决绝式的 " 断臂求生 ",但其背后是发展战略、产品结构调整。
" 市场因素外,应该也主动控制了规模增长。" 某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保险行业资深人士向《棱镜》分析:" 控制趸缴业务规模,调整产品结构是寿险行业的一个趋势。"
在市场高速增长的时候,选择鼓励趸交,让客户一次性就交清保费,可以冲规模迅速做大。但在市场相对波动的时候,选择控制趸交规模,也有其理由。
一方面,趸交保费一定程度是对客户资源的 " 竭泽而渔 ",随着基数的扩大,保险公司增长压力也会越来越大。另一方面,趸交保费要求保险公司在收到保费后迅速配置资产,如果投资市场不好,可能会带来投资收益的巨大波动。如果是期交,反而可以将投资分散配置,降低波动。
何况,2023 年一次性收缩 20% 的增长规模,对于新 " 班子 " 而言,也留出了未来业务增长的空间,长期业绩压力缓解不少。
规模增长的压力在未来可能是持续的。2023 年普通寿险产品利率 3.5% 切换 3.0% 的红利或许不会再重复。特别是在监管对佣金费用的 " 报行合一 "(即佣金等费用必须与备案一致,控制佣金超标)严控之下,产品本身的竞争力成为未来增长的更关键因素,但成本也如影随形。
在销售侧之外,要解决这个解决问题,就必须开源和节流。
" 基本上还是在保险行业所说的‘三差’内找出路:死差(实际死亡率和计算预定死亡率之差)、费差(实际费用率和预定费用率之差),关键在于更高质量的精算、运营管理。" 前述业内人士分析:" 利差(实际投资收益和保险预定利率支出之差)则是寻求更好的投资收益。"
-
- 刚刚,他一个会议被骗了2个亿
-
2024-03-02 08:00:52
-
- TCL、海信争当老二
-
2024-03-02 07:58:36
-
- 苹果造车的5个真相:Goodbye Titan,Hello AI
-
2024-03-02 07:56:20
-
- 阿里转舵,盒马求生
-
2024-03-02 07:54:04
-
- 汽车零部件的寒气吹向欧洲
-
2024-03-02 07:51:48
-
- 比亚迪 “防守式” 调价:12 天 8 款主力车降价
-
2024-03-02 07:49:32
-
- 阿里云的“疯狂星期四”
-
2024-03-02 07:47:16
-
- 金龙鱼让15万股东伤心了
-
2024-03-02 07:45:00
-
- 中国天眼,又有重要发现!
-
2024-02-29 21:11:11
-
- 9.9元价格战还打吗?对话库迪咖啡李颖波:低价仍会是教育、扩张市场的主要手段
-
2024-02-29 21:08:54
-
- “谷歌版Sora”被嘲画质好糊,但在世界模拟器上又前进了一步
-
2024-02-29 21:06:39
-
- 互联网大厂,花名不能停
-
2024-02-29 21:04:23
-
- 淘宝直播下场做MCN,要和B站、小红书抢主播?
-
2024-02-29 21:02:07
-
- 因为Gemini,Google被“围攻”了……
-
2024-02-29 20:59:51
-
- 阿里新动作,就位
-
2024-02-29 20:57:35
-
- 真AI PC实现“降维打击”!荣耀MagicBook Pro 16开辟全新AI PC时代
-
2024-02-29 20:55:19
-
- MWC 2024首日观察:三星智能戒指爆了,AI穿戴迎第二春?
-
2024-02-29 20:53:02
-
- 院士创业做室内定位,「沧穹科技」获深创投两轮融资
-
2024-02-29 20:50:47
-
- 宾语是什么词充当 宾语是什么意思英语
-
2024-02-29 00:46:08
-
- 8484爱情意思 849爱情是什么意思
-
2024-02-29 00:43:52